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美人经 美妆学院 夏日保湿7招秘诀 告别粘腻油光
查看: 4296|回复: 32
go

[护肤系] 夏日保湿7招秘诀 告别粘腻油光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9 17:5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眼睛空空的 于 2012-7-21 16:41 编辑

估计有80%的女性会有这种想法,认为夏季护肤重点就是美白防晒控油,以为保湿是秋冬季的事,其实,夏季同样需要保湿。夏日里空气干燥度虽然不及秋冬季,但肌肤缺水也很严重,加上户外阳光强烈,户内空调容易带走肌肤水份,所以夏日同样要做好保湿工作哦。这里,教你7招秘诀,清透保湿不粘腻,保持肌肤水当当哦。
招数一:喝水。

很多人知道日饮8杯水的好处,所以一定不能忽略喝水给肌肤的好处哦。这里以白开水最佳,茶水和果汁最好少喝。此外,睡前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对于皮肤干燥的女生会特别有帮助。
招数二:湿毛巾敷脸。

晒后燥热的肌肤用凉毛巾敷2分钟取下,就能达到保湿舒缓的作用。如果加上几滴精油,还会有异想不到的补水效果呢。不妨试试看哦。
招数三: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之外,还蕴涵充足的水分,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哦。
招数四:爽肤水。

在炎热的夏季,洗脸后可拍上滋润型爽肤水。这样可以减少皮肤绷紧感,为皮肤加一层保护膜。
招数五:DIY睡眠面膜。

晚间休息的时候,肌肤细胞处在一天中最活跃的时刻,再生速度比日间快两倍。此时水润保养面部肌肤——DIY睡眠面膜,肌肤可获得双倍滋养效果哦。Pond’s水润盈泽系列,为肌肤瞬间补水,是做睡眠面膜的首选哦!

准备工作:沁润保湿凝露2g+4-5滴沁润保湿水+一套面膜工具
使用步骤:a.取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凝露和4-5滴沁润保湿水倒入面膜碗中;
b.用面膜刷调试均匀,涂抹于清洁后的脸上;
c.无需冲洗,即可安心入睡,第二天一早便呈现水润美肌。

招数六:随身携带喷雾。

但是要记住一点哦,用喷雾轻喷全脸,再用手指轻轻拍干之后,趁着水分没有完全干透再涂抹上一层保湿精华或者凝露,锁住水分。这样才不会越喷越干哦。
招数七: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保湿产品。

这里特别推荐Pond’s新上市的水润盈泽系列产品,它的成分是丝兰精华和水活能因子,瞬间释放丰沛水动力的同时还持久锁水。让肌肤时刻保持水当当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使用之后水润不粘腻,让你从此告别油光满面的尴尬~
做到以上7招秘诀,定能让你成为“掐的出水”的水润女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2#
发表于 2012-7-20 09:47:19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看不到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0 11:10:17 | 只看该作者
夏季保湿也是很重要的呀,我还真的不知道ne,怪不得我的皮肤不好呢,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0 11:10:53 | 只看该作者
Pond’s新上市的水润盈泽系列产品?可以尝试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0 12:17:51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护肤还有这么多学问呢~~虚心向楼主学习。我也可以拥有水润的肌肤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0 12:30:0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试试这几种方法看看效果如何,楼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0 12:34:13 | 只看该作者
旁氏的这款补水产品咋样?谁用的小盆友不要潜水了,分享下效果,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0 12:39:19 | 只看该作者
保湿还真的蛮重要的,肌肤缺水就会老化的快,MM们可要注意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0 12:44:32 | 只看该作者
我比较喜欢用面膜来为肌肤补水,效果很好,我对自己的皮肤还是很满意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0 22:12:10 | 只看该作者
美女的这些保养心经很不错的,我照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7-23 22:16 , Processed in 0.0278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