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aier9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相对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1:16 | 只看该作者
李雾先生之所以一句批评说得我连连称是,是因他知道他在说什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1:41 | 只看该作者
《地之国》作者奥尼尔是一律师。通常来说,律师的公文需要准确的措辞。有时候为了明确逻辑关系,表述当中从句套从句,或是句子拦腰斩断,中间再插入一句话,句型颇为复杂。这部小说里,作者基本上沿袭了这个特征。由于这种职业背景,作者的文字有时候并不能被读者认可,我看到的第一篇中文书评上说他文字造作,但是我自己看过一些法律文件后,发觉奥尼尔的文字,有这种法律思维的特色,而不是他刻意去装腔作势。我看过他的多次访谈,发觉他至少表面上看,是一个实在人,没有装腔作势的味道。他的文字很是独特,比喻新鲜冷僻,句型变化多端,用词精确到位,总体来说风格非常鲜明。我总是试图将其再现出来,不过就和其他的翻译一样,这也是一个永远力不从心的过程,所以我欢迎靠谱一点的批评,这对我是个提高。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1:57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从风格选择上说,我个人觉得翻译应该像个演员,你得演什么像什么,不要演武则天是像刘晓庆,演老佛爷也像刘晓庆。我对所谓“X译”名著之类说法不以为然。翻译是再创作和隐身的拉锯战。信达雅的要求,未必是要人用老舍的笔墨,去写出福克纳笔下昆丁的口述。更多时候,“动态对应”下的再现,是更为可取的选择。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2:18 | 只看该作者
事关风格,确实见仁见智,这背后我已琢磨再三,也要求自己在长进。翻译的过程,平时没有必要多说,这过程好比是俾斯麦比喻立法过程时用的灌肠比喻,“立法的过程就好比灌香肠,你了解得越多,尊重就越少。”不过有时候我觉得也有必要把灌肠过程曝光一下,好让大家知道我不是在添加腐烂变质的填料在做黑心肠。对于这个过程,当事人可以反省,局外人可以批评,但不是“公牛闯进瓷器店”那样,只是去毁坏,而无任何建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微博标签为“可乐 掉东西 前香艳 穿小鞋 洗煤饼 睡觉 恋爱 文艺 购物 狗 八卦 旅游 wii 美剧 追涨杀跌 实物黄金 基金定投 育儿心经”的评论者,想来也不过是图个嘴上痛快而已,未必知道“菲兹杰拉德甩他两条街不止”这种评论,人云亦云而已,未必知道菲茨杰拉德和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关系。只不过觉得到此一游,横竖要来个论断。很抱歉,这书我不是译给这种人看的。我唯一能认同的说法,是他们不妨等电影拍出来了去看电影,但愿能让她看着莱奥纳多。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3:25 | 只看该作者
至于文中出现那种“哎,过你妹的电影啊!”这种骂街式的说辞,以后最好还是少一些为好。我没妹妹,我不会这么去做,但如果我去回击你家什么人吧,这个你可能还真有。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3:25 | 只看该作者
至于文中出现那种“哎,过你妹的电影啊!”这种骂街式的说辞,以后最好还是少一些为好。我没妹妹,我不会这么去做,但如果我去回击你家什么人吧,这个你可能还真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