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相对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5 15: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微博上看到彭伦兄和一个读者争论我的《地之国》翻译问题。顺着去看,原文如此:

菲兹杰拉德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所以当我看到《地之国》(netherland)被称为后殖民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还是很期待的。

但是……人生就怕“但是”二字啊。首先,我疑心译者太匆忙了,偷懒保留了英文的句式,留下很多阅读障碍;最要命的是翻译者恐怕对于中文之美还没有真正入门,如果说有美感那也是提供给乐于看《读者》类堆砌文字的读者群的,译者喜欢用的词语是那类现成的、没有危险系数的、看似很有表现力的,实则非常淘宝网10大减肥产品眼霜bbshuang霜是什么日霜卸妆油哪个好评价男士眼部护理哪种好评价滋润哪个牌子好trading 4x口碑香水品牌排名去皱怎么样才能瘦腰有效的最有效的增高药防晒哪种眼霜好祛斑保湿面膜排行榜推荐护肤日霜减肥论坛左旋美国主机丰胸美白护肤品排行榜苍白、陈词滥调、疙里疙瘩的词语,这可真是我最怕的翻译体。我现在随便打开第48页,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话:“一遍遍在过电影,在无力地哀悼着这些回忆所暗含的神秘承诺”。哎,过你妹的电影啊!

艰难地克服翻译风格之后,我花了好几天看完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情节完整、设计精巧、充满隐喻和象征,有点用力过猛,这是小说操练者难免的倾向,可以谅解,但菲兹杰拉德甩他两条街不止。如果你有空,不妨看看,如果没空,可以等电影——这绝对是个很不错的剧本,我都在考虑能不能让莱奥纳多来演男一号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5:56:51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译者,虽然还说不上“闻过则喜”,但坦然面对批评的心态我还是有的。过去每次有人批评的我译文,我索性给搬到我博客上来,上面这种评论也不例外。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5:57:1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位作者根本就是外行,比如什么“让莱奥纳多来演男一号”之类。此书主人公身上有荷兰人的憨直和爱尔兰人的内省,是那种不动声色、内涵丰富却有温温吞吞的男人,就是拍成电影,活泼张扬风流倜傥的莱奥纳多也不是个好选择,可见这位读者根本没把人物搞明白。至于对我文字的批评,如果说到点子上,那我还可以去改,实在是要千恩万谢。问题是“看似很有表现力的,实则非常苍白”之类表述,基本上就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没真正过脑子的话,本不值推敲,有表现力就有表现力,无表现力则为无表现力,何必为了挤点什么话出来,把自己搞得这么拧巴。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5:57:3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遇到这种争论,很多人都说别理睬,一理睬你再对都不对,偏偏我这人对这种“姿态”战毫无兴趣,除非你是一个高手,那么我一定能摆出谦虚的姿态来。对于另外一些不负责任的批评者,如果去装着洗耳恭听,那就是为人不诚实,这种时候,修理才是正道。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5:57:58 | 只看该作者
和这位读者所言恰恰相反,当初此书拿去给吴澧老师去写导读的时候,他给我彭伦的反馈是: “看了十多页,方兄是认真的,译文也准确。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觉得有一点点‘油’。”他说我翻得太顺了点,这样“读者就学不到英语的另类说法。不过这是个人风格,还是要尊重译者的自由度。”所以在后来的修改时,我又调整了不少,少一些这样的“油”味。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5:59:58 | 只看该作者
上文所说的“翻译腔”批评,我早已料到,这个分寸问题我一直在思索。还专门为此写过一文,称好翻译应该“信而不僵,达而不油,雅而不矫。”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0:21 | 只看该作者
曾做过翻译的作家纳博科夫在论翻译的时候,就专门论述了翻译之大忌 —— 文字油滑:The third, and worst, degree of turpitude is reached when a masterpiece is planished and patted into such a shape, vilely beautified in such a fashion as to conform to the notions and prejudices of a given public. This is a crime, to be punished by the stocks as plagiarists were in the shoebuckle days. 这第三个毛病是什么呢?是译者以特定读者群的观点和偏见为准,将一作品捶捶打打,磨平其棱角,以致看似文笔漂亮,实属油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周作人评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其中便提到了这一风格的祸害:“丰子恺文只是很漂亮,滥用成语,不顾与原文空气相合与否,此上海派手法也。文洁若予以校正,但恨欠少,其实此译根本不可用。”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0:3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没看过原文的人,拿平日纯粹来阅读的文字去比,看出了“翻译腔”。看过原文的李雾先生嫌我的文字有些“油”。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0:58 | 只看该作者
可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正确。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6:01:16 | 只看该作者
李雾先生之所以一句批评说得我连连称是,是因他知道他在说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