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07-2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幸、黄蓉芳
治理后的东濠涌。
赤沙涌边风景美。
广州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 生活污水处理率升至85%
从昨日开始,中央驻粤、省直、省内21个地市以及港澳地区近50家新闻媒体集体对广州“十年大变迎亚运”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采访报道。在昨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据悉,广州一年半建成38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5.18万吨/日,每天减少直排珠江污水80万吨。
文/记者 刘幸、黄蓉芳
通讯员穗宣、卢绍琨、朱楠洁
图/实习生曾玲
记者黄澄锋
截至7月25日,广州市中心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通水并投入调试运行。至此,广州市从2008年底实施的系统推进全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经使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翻了一番。
形成九大污水处理系统
治水先要截污。广州治水以来,新建了38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九佛、竹料、龙归、江高-石井、大坦沙、西朗、沥滘、大沙地、猎德等九大污水处理系统。
据市水务局介绍,猎德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将猎德污水处理厂总规模提高到120万吨/日,主要负责收集珠江前航道以北越秀区、天河区的污水。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使该厂污水处理量增至50万吨/日,纳污范围遍及海珠区、大学城和长洲岛。江高-石井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将与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石井河流域污水;京溪地下净水厂纳污范围包括沙河涌右支流流域、左支流流域、南湖等。
污水管网增加上千公里
“广州进行水环境整治以来,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河涌水质、调水补水、农村地区水环境、水浸街改造工程、雨污分流和排污口整治等6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广州市治水办副主任彭大杰说,以污水处理能力为例,一年半以来,广州一共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48座配套泵站及1094公里污水管网,使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2008年的228.6万吨/日提升至2010年465.18万吨/日,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8年的75.09%上升到85%,其中中心城区已近90%,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
此外,广州市城市污水管网从2008年的1813公里提高到2010年2907公里,通过截污清淤,河涌污染物全面减少,全市水环境已出现持续改善的明显转变。
水环境整治6大成效
污水处理掉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已近九成
最新数码资讯评价日霜推荐推荐如何快速去除黑眼圈去皱什么牌子的美白好用排行榜什么防晒霜最好
广州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48座配套泵站及1094公里污水管网全部完成。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8年的75.09%上升到85%,中心城区已近90%,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
补水见成效
新增水域面积277.8万平方米
通过取水、引水、蓄水、提水,促使河涌水系连通,补充河涌生态活水,使河涌恢复水动水清。目前,白云湖水利工程开挖已完成约1200亩,已实现通水,向石井河、环滘涌、滘心涌、海口涌等河涌补水,有效改善城区北部多条河涌的水质。海珠区黄埔涌、赤沙涌、龙潭涌通过联合调度调活水体。番禺区新开挖的“莲花湖”源源不断地为河涌引来活水。全市新增水域面积277.8万平方米。
排污量减少
雨污分流排污整治取得新突破
选择有代表性的片区试点开展雨污分流。已完成改造总面积3887.20公顷,新建和改造社区排水管道总长度1226.18公里,修复道路总面积381.00公顷,减少排入河涌污水量34.61万吨/日。目前,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6980个排污口已拆除、封闭624个,接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5207个。
水浸街改造
水浸街改造经受住考验
目前,广州市已完成了天河区岗顶、临江大道、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底层改造等225项排水改造工程,对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内涝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接连遭到三场特大暴雨侵袭,所有完工的水浸街改造工程均经受了考验。逢雨必浸的岗顶地段通过强排措施告别水浸历史。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水浸街现象还有新的情况出现。
河涌渐变清
整治121条河涌 水质持续好转
通过沿线截污、河道清淤、调水补水、堤岸建设,对长度为388公里的121条河涌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河涌水环境持续好转。经过整治,石井河干流部分河段已不再黑臭。越秀区新河浦涌、东濠涌,海珠区黄埔涌、马涌、石榴岗河、塘涌、赤沙涌,荔湾区大沙河、大冲口涌、地铁A/B/C涌,白云区旧机场周边涌,天河区车陂涌、猎德涌,黄埔区乌涌、长洲水系复通工程,番禺区南派涌、官涌、裕丰涌、砺江河,萝岗区南岗河,花都区田美河、天马河,南沙区蕉门河,增城市二龙河,从化小海河华景段河涌等,水质都得到初步改善。
农村水变好
246条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目前,已全部完成246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村内卫生状况改善,环境美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其中,萝岗区水西村建起了人工生态湿地示范工程。从化市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杜绝了污水横流的同时还建成“小公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