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达人馆 潮流速递 快闪沉思:难道中华福文化要洋人来弘扬? ...
查看: 18465|回复: 52
go

快闪沉思:难道中华福文化要洋人来弘扬?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5 15:05: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敢于幻想 于 2012-11-5 15:06 编辑


       快闪是国际较为流行的一种嬉皮行为,通常被视为行为艺术。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洋人穿汉服玩快闪,引发网络热议。一瞬间,仿佛年轻的新时代的顶梁柱们开始通过老外的这次快闪行动了解福文化了。



              老祖宗的东西难道要靠老外来弘扬?可悲?可叹!!
       金发碧眼的福文化内涵有多少?
       老外福文化快闪行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因为人家作为外来者却认识到了咱老祖宗这遗留下来的老东西的可贵之处,尽管在我看来这种金发碧眼的老外福文化是浅薄的,拱手作揖、送福字的表象背后,是文化差异下无可奈何的行尸走肉,是形似而神不似,缺少浩浩荡荡五千年沉淀的厚重感的。但是连这表象,我们还是通过老外的福文化快闪恍然间才回忆起,那些拱手作揖、福字背后的故事、内涵..谁又知道呢?

       中国的东西太独特,只能由国人来弘扬
       “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可以说其最初的产生理念是渊于古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一种敬畏,后来随着长时间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种“祈求”。我们看今天福字的构造,左为“衣”字旁,右是“一”“口”“田”。

       有衣穿、有饭吃,这便是福文化最开始也是最基本的精神内核,而由这种内核又延伸出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集体主义特征等等。老外无法理解国人对于土地的眷恋、对于土地的感情,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福文化最根深的这种土地特征的内涵。
       要说福文化的特征,太复杂,也太过震撼,几乎让人不敢下笔妄自评论。但是从福文化由古到今、从南到北的各种表现形式:古代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民间贴年画、写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等一切与祈福纳福有关的春节风俗;从福建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块“福”字石的摸福求吉,到绍兴人的年终大典——祝福。我们可以体会到“福字”所寄托的百姓们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祈望憧憬。
       “为什么我的眼里时常含着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中国的精神是复杂的,特殊的,不容易被西方所理解的。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只能由我们这些子子孙孙来传承,来弘扬。
       福文化的快闪视频火了,火的我有些伤感。我希望这些视频中的主角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中华福文化怎能仅让外国人来弘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2#
发表于 2012-11-5 15:24:1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的更长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5 15:38:1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今天这趟没有白来呢,有很多收获,对福文化也应该进行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1-5 15:39:11 | 只看该作者
哇噻,有木有搞错,我看着肿么就这么难看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5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都有大家的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5 15:41:43 | 只看该作者
头一次听说这个快闪呀,应该不错,我要继续关注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1-5 15:42:41 | 只看该作者
新生事物真是多呀,现在又出来个啥快闪,得看看到底是个啥名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5 15:43:3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真心希望未来的福文化能被我们发扬光大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1-5 15:44:19 | 只看该作者
爱好并热心于新鲜事物的人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5 15:45:5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总听有人再说快闪快闪的,今天终于知道来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5-1 09:12 , Processed in 0.0284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