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票经济”阻挡了消费脚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9 09: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天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批评说,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7月16日,国家发改委通过人民网对此做出回应。有关负责人一方面承认,部分游览参观点的确存在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同时表示,发改委将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门票价格过高、过快上涨。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是个老问题,甚至是个让人麻木的问题。虽然每到长假临近时,发改委总会三令五申禁止各景区突击涨价,虽然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总会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但从总的趋势看,门票价格在近些年依然节节攀高,终于到了让人看不下去的境地。
  景点门票价格偏高,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另一个更为隐蔽、也更不合理的问题是,景点门票的收取过于泛滥,已经到了无处不收门票的地步。不仅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风景名胜把整个地理区域封起来收取门票,平遥、丽江等地把整个古城封起来收取门票,宏村、西递等更是把整个村庄都封起来收取门票。位于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处的坝上草原,除了公路、电力之外并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建设,但两个地方也分别把住草原和森林的路口收取门票。更离谱的是,北京郊区一些纯粹自然的沟谷,原本是市民们闲来踏青远足的场所,但去的人多了,就有人把路口封起来收取门票。放眼祖国大地,不收门票的场所已经寥寥无几。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景观,无论是寺庙道观还是山峦沟壑,只要有人去,就要留下买路钱。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古话,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传说。处处收取门票和门票价格高企这两个现象迭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古怪的旅游景观:谁也别再想踏进免费的河流里了。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吗?
  从发改委的回应里,人们其实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发改委只是提出要防止门票价格过高、过快上涨,却没有承诺把偏高的门票价格降下来。也就是说,价格主管部门虽然承认现状不合理,但对此多少有点无能为力。这并非出自猜测,而是从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管理体系中得出的结论淘宝网女装去痘印用什么精油面膜肛裂用什么药减肥什么化妆水好比较什么淡斑祛斑最好
  根据有关法规,风景名胜区的门票问题的确归财政部和发改委管理,但风景名胜区的一般监督管理又归属于住建部。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地方其实直接把风景区出让给公司管理和经营,门票价格制定则基本实行市场操作,价格主管机关只是走一下手续而已。虽然政策规定,景区门票收入和资源有偿使用费应“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和相关补偿,但在现实中,这个最重要的条款实际上形同虚设。景点票价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都流入地方政府的腰包里,成为可以随意支配的预算外收入。门票价格越高,地方政府的收益越丰厚。因此,景点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有不可遏止的推高门票的冲动。这就好比在足球赛中,球员和守门员都想进球。可想而知,门票价格要想不涨、要想不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以市场化策略经营自然和文化资源,是门票价格高、门票现象泛滥的主要原因。在风景名胜管理制度中,虽然强调了保护优先的原则,却没有强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原则。名山大川、历史文物的公共属性被无形中虚化,其市场属性和地方属性却被无限放大。风景名胜的门票价格制定,缺乏统一的、得到全社会认同的明确规则,以至于各地区互相攀比,涨价风潮无法遏制。价格主管部门在这种现状面前,即使有心平抑票价,也很难真正收到实效。
  紊乱的“门票经济”让风景名胜陷入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中。地方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轻率发出的门票收取许可,客观上让美丽的国土分裂成若干“经济实体”。这一方面抑制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浇灭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公民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公平享有权。门票收入的无序管理,还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以公司化方式管理风景名胜,加速了经营者对自然和文化的掠夺,保护和永续利用则面临威胁。如果不能从体制深层实行改革,再高明的“有效措施”也不过是安慰剂而已。  
本文由张家界旅游提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