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鱼卷 于 2011-4-28 14:14 编辑
改革开放后各大城市都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一座座高楼拔起以及各种新进文化的流入铸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大都市。 当夜晚的宁静冲破了白天的喧嚣以及灯红酒绿的闹市,遗留下的除了静谧还有这一天所带来的浮尘和人们留下的垃圾。当破晓后的新一天那些遗留的污垢变全都化为虚无。但匆忙的人们从未发现,站在每座城市后的隐形人们在努力的维系着整座城市的环境。 在多日前的我也是不曾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重要性。前不久的一天早晨,坐车时候无意看到公交站旁的玻璃广告牌下几位年轻人正努力的擦拭着贴满小广告的玻璃板,在微冷的空气中每双手都因天气以及清洁剂的浸泡微微发红。而他们的年龄不过十八九岁,在人们的观念里这个年纪则还是徘徊在某座大学中,而他们则早已融进社会。
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少年因家庭贫困,在大二上半学期无奈辍学,作为家中唯一男子肩负起维系家庭的责任。因大学肄业他被很多公司拒之门外,而又迫于家计无奈选择做了清洁工。一次在用强酸清洁的时候发现忘了戴手套,而拮据的他则直接用手浸泡在强酸清洁剂里。那天之后他手上的皮肤则大部分被烧伤。 不能再做清洁工可顾及一家老小,他又当起了清晨的环卫。后经过同学举荐一家公司决定让他进行面试,这对于低谷中的男孩无疑是最为欣喜的。可公司面试人员看到男孩的手纷纷皱了眉头。委婉相告公司人员外貌得体,身体不能有残伤。就这样,机会便在指缝中溜走。
该报道播出后各方呼吁对于男孩情况的关注,而令人失望的则是各个整形医院并没有因此而接纳男孩为其做免费治疗。其中一位整形专家对此无奈表示,若是此时有哪家机构为其做免费治疗,则社会舆论会质疑他们的动机是否单纯,而不是因此造势以打响名号。 这个结局无疑是令人沮丧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人性也变得淡漠了还是人们变得更为多疑自私了。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如晏平仲一样,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可现代社会做到此的又有多少。彼此间的生疏与漠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无利无助已深入人心,但那些社会角落默默付出的人遇到瓶颈真的不能得到丝毫相助么。 若是那些站在喧嚣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都停止了工作,城市则必然瘫痪,而他们的存在更像是城市的“整形师”,默默的付出,为城市的外貌尽心尽力。给别人一丝帮助便是行了自己的方便,这是宏观论。而更为人性的是巍巍中华的传统美德不能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