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6 20:06:1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爱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我不相信。”
听着他们的唠叨,尽管带着酒气,但还是很深地震撼了我。我能和他说什么呢?当然,可以说的太多了,比如告诉他中国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大家都没安全感,都为了明天在使劲榨取今天,连见面都问"吃了吗",所以现在搞得存款余额超过万亿,不是中国人守财,而是自己给自己在做保险,但他能理解这些吗?连美国总统都在呼吁中国的储蓄率太高应该多消费,连我们原先的铁面总理也认为要设立什么黄金周来刺激消费,他一个祖上开始就生活在完善的福利体系下的老外,能懂得我们对未来的那种无助和恐惧吗?
我也可以告诉他,中国人真的是穷怕了,哪怕他现在发了财,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他还是会想着发更多的财,在中国人的心中,还是认为能给子孙传下更多的财产才是对子孙最大的爱,对家庭最大的负责任,只有在认为钱财已经足够多、或者钱财实在太少而必须给自己一定的安慰时,才会说应该给孩子留点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个世界,只有钱固然是不行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他能理解这些吗?
在澳洲那样的体系下,生病住院后,自己只要在进院和出院的时候签两回名字,一切都是社会福利体系包办了,他能理解中国人说的"六十岁以前挣的是六十岁以后的医药费"这句话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吗?在澳洲那样的体系下,即使你身无长物,一无是处,强大的福利体系也会把你托在 security net 这张网之上,照样保证你过上体面的生活,无非比人家多拿一张低收入保障卡,他能理解我们的下岗给一个家庭所带来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吗?
当然,他更无法理解在20年前,所有的中国人其实并不属于家庭,而是属于一个叫做"单位"的主人,还被一条叫做"户口"的链条给拴着,即使是夫妻,即使是父子母女,一切的亲情都大不过这个主人和这条锁链。而我在澳洲学 移民 法的时候,有个working holiday maker 的类别很让我费神和向往:他们居然给那些只为了旅游目的而边打零工边挣旅游费用的人提供附带工作许可的专门签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看澳洲 移民 部官方网站的有关说明)
很多次,在海外过圣诞节的时候,我居然都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经常会为那可怜的小姑娘而热泪盈眶,于是,那种对贫穷和无助的恐惧就会给自己拧紧了充当赚钱机器的发条。
我们的很多追逐金钱的行为,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的确和我们自己所宣称的热爱家庭有着严重的落差。我们无法指望这些老外朋友们能理解,中国人好不容易可以公开、安全地追逐金钱了,千万别指望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能缓解这种被压抑过久而喷涌出来的欲望和动力。这正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凝聚力所在,哪怕忍受分离、忍受白眼。以前我们是穷怕了,尝过小富滋味后, 以后我们是更怕穷。而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无奈,我们才更固执地唠叨着我们的"美德"。这其实已经不是为了炫耀自豪,而只是为了自警,为了怕我们忘记自己还有个把家庭看得重于金钱的美德!
生为中国人,不管我们的国籍是什么,我们都难以逃脱这个悖论,海外7000万华人,生活的艰难和坎坷一点都不亚于国内13 亿同胞。愿上帝怜悯我们,也愿我们的孩子们理解我们,更愿我们孩子的那一辈人可以富足安定得足以鄙视金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