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玉米收购价格地区差异分析(5.18)
是三大类农产品的主要代表,
而且这二种产品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小麦产量自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同期玉米产量的增长势头更强,虽然在1997年有所下滑,但从长远来看,
玉米生产必然还会继续增长。
1、小麦价格的地区差异性
总体情况来看,根据历年小麦价格,
从差价与价格绝对水平的关系来看,在小麦价格走低势的情况下,
各地之间的价差也较小,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各地之间的差价和差率也都较大。
从价格的地区转移来看,
收购价格较高的省份一直都集中在宁夏、山西和甘肃,浙江是南方地区小麦收购的价格较高的省份,
而北京在近10年来收购价格较高地区变[url=
[url=
山西和甘肃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消费地,而其小麦产量又较小的缘故,北京、
天津和河北的地位转移,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收入水平较高,
随着我国农产品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农产品生产的连年丰收,
其对小麦的消费逐渐减少,而这些地区的小麦生产则并未同时减少所致;
小麦收购价格较低的地区仍集中在主产省的江苏、河南、四川、陕西、安徽等省份,而这些地区又恰恰并不是小麦的主要消费地。对河南省的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在价格由低谷回升时,
产量大省的价格也会有一个较大增长。
2、玉米价格的地区差异性
从总体情况来看,根据历年玉米价格,
在玉米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各地之间的价差也较小,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
各地之间的差价和差率也较大。
从价格的地区转移来看,
收购价格较高的省份一直都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浙江等次要(或非)玉米产区;
收购价格较低的地区集中在东北三省和河北、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
对黑龙江省玉米价格变化情况的分析,
同样可以发现“在价格由低谷回升时,产量大省的价格也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3、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有五点:
第一,地区差价和价格水平有很大关系,
当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降时,地区差价(率)也缩小,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当某农产品价格提高时,首先是地区差价扩大,
并持续一段时间,地区差率则并不一定同期变动。价格回落时,
又是地区差率先于地区差价而回缩,甚至可能出现地区差价扩大,
但地区差率缩小的情况,这和产品价格绝对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
第二,东北、
西北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价格政策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第三,对地区差价、购销差价较大的农产品,
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促进流通的正常进行,尤其对于那些距离较近、差价较大的省份之间的产品流通,要
做好合理的调节和引导。
第四,
对于相距较远的东南沿海和广大北方地区粮食供求的地区性矛盾,应在坚持粮食生产各省基本自给原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外贸,采取“南进北出”的策略进行协调,
避免大范围的调运,造成巨大的浪费。
第五,随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
农产品价格基本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因而多数农产品的地区差价和购销差价可能会逐步缩小,但这并不排斥某些农产品地区差价、
购销差价的扩大,尤其是在一些不法商贩的参与下,他们囤积居奇,
使市场流通出现混乱的局面随时都可能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