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美人经 美妆学院 选择温碧泉,打破840瓶保湿产品的魔咒
查看: 2803|回复: 19
go

[护肤系] 选择温碧泉,打破840瓶保湿产品的魔咒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5 13:5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了个新闻:外媒《每日电讯》报道,每个女人在一生中将购买840件保湿产品,而其中只有10%会物尽其用,其他的不是丢掉就浪费了~

                                       
        太恐怖了~随着女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对肌肤的投资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这得浪费多少钱?需要剁多少次手呀?!肯定不只我一个,面对护肤品价格,每次买都是很心疼的,因为这需要紧衣缩食一段时间。可是为什么用不了几天就会去买其他的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初买护肤品时寄托在它身上变美的愿望没有实现,可能是不适合自己的皮肤,也可能是产品没有效果。所以,想打破这个魔咒就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的保湿产品。
        回想之前,我真的是一直在重演着这个魔咒,丢掉了一大堆的瓶瓶罐罐。可是现在我可以大声的告诉所有的人,我这一生绝对不需要840瓶保湿产品!!!原因这就分享给大神们~
        去年一次在选购新护肤品的时候在商场里看到了温碧泉,它家的产品瓶子都很漂亮,看起来品质也挺不错,就入手了一套基础的保湿八杯水系列。


        当时我的肌肤问题挺严峻的,没对它抱太大的希望,但是用了之后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产品的质地比较温和,也没有刺激,用后感觉肌肤很水润,大约一个礼拜之后就发现我的肌肤跟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明显有光泽了很多,眼角的干纹也不见了。我非常的开心,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呀。
        从此我就开始关注起温碧泉这个品牌。温碧泉是个老品牌了,专攻保湿,已经成为了保湿领域的代表品牌。它家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从温泉水和冰川水中提取的精华矿物质,还添加的有胶原蛋白、玻尿酸、甘油等诸多护肤成分。通过法国专利的CIC2海洋植物干细胞与“低渗透压”科技,产品都具有极大的保湿作用,其吸水、锁水、活水的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的补水产品。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把八杯水系列用完了,自后一直到现在用的都是温碧泉的产品,每次都是用的干干净净,一点都没有浪费,也没有再去买其他的保湿产品,所以我才能有底气的说我已经脱离魔咒了。我是决定今后就一直用温碧泉了,郑重把它推荐给跟我差不多年龄的MM们,我今年24 (*^__^*) 嘻嘻……
        当然啦,肌肤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几年后,温碧泉就不再适合我了,可是我已经知道如何选择一个护肤品牌了,这个经验可是很宝贵的哦~大神们都在用什么保湿产品呢?吐槽一下打破840瓶魔咒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2#
发表于 2014-11-5 16:02:14 | 只看该作者
温碧泉试用各种皮肤很棒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1-5 16:07:15 | 只看该作者
发现自己买了好几款化妆品,都浪费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1-5 16:12:19 | 只看该作者
用过很多补水产品还是觉得它家的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5 16:21:46 | 只看该作者
姐姐我大半工资都在化妆品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1-5 16:25: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护肤品的价格越来越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1-5 16:28:39 | 只看该作者
自从用过温碧泉,我再也不会为了那款补水产品好而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5 16:34:23 | 只看该作者
敏感皮肤都可以用我更相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5 16:40:56 | 只看该作者
温碧泉的主打是补水系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5 16:45:3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被各种宝石产品折磨的要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7-7 12:30 , Processed in 0.0342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