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重视网络“哥”现象背后民生诉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30 16: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7-30 14:1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流行“哥”现象。“火车哥”“犀利哥”“忍耐哥”“蜘蛛哥”……这些“哥”通常由一组照片、一个网络名字和一段事件说明组成,经网友发布后迅速成为各网络论坛的关注焦点。

走红网络的“哥”们,大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经网友命名后,为其注入了一种文化内涵,原本普通的个体事件上升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传播的娱乐化特征和网友的猎奇心理,使得所有的“哥”都以喜剧方式呈现。然而,如果仅仅将“哥”们当成一个又一个笑话来看待,未免流于简单化。他们背后隐含着民生诉求。

这些“哥”大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基层,身份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人的经历,是困难群体真实生活的写照,暴露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咆哮哥”,反映的是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态度蛮横的作风问题;“专拍哥”用3个月时间拍摄了1000张公务车照片,以揭露公车私用现象……
怎么搭配推荐眼霜排行榜非常好深层清洁面膜哪种好洗面男士护理哪个牌子好去痘印什么日霜好
不应该把“哥”当成娱乐新闻一笑而过,更不能无视网络“哥”的社会影响。相关地方和部门应从中发现自身工作之不足,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及时解答和疏导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引导舆论。流浪汉“犀利哥”走红后,宁波市政府及时对其进行了救助,提高了政府声誉。  

反观贵州打工者“蜘蛛哥”因为不知停车时间,下车吸烟时列车关门开动,一时着急扒在车门上5分钟,铁路部门将其救下后,责令其写检查的处理办法就值得商榷。虽然“蜘蛛哥”的行为有违法规,但从铁路部门安全管理角度看也并非没有瑕疵。这是部分网友不满铁路部门处理“蜘蛛哥”做法的一个原因。

面对“蜘蛛哥”现象背后的民生诉求,铁路部门完全可以用更加柔性和人性化的方式处理:在做好提示旅客停车时间的同时,可否送“蜘蛛哥”一张返程票,并提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这样既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又可显示政府部门灵活应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廖云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