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ndree 于 2010-8-11 22:41 编辑
感激,最后依然陪伴着我的,嘉人
看时尚杂志的岁月有快八年,我从当年那个一无所知,在寥寥可数的几本时尚杂志里不可自拔到现在面对凡是有个铜版纸大封面就可以跟时尚搭上关系的杂志堆里踌躇。
Marie Claire并不是一开始的选择,Vogue的大气和个性,ELLE的优雅和精致,芭莎的趣味和风情,都曾让我驻足,可这些杂志在融入国内市场之后和原本时尚定位渐行渐远的路线,也都曾让我失望。当时对嘉人最好的印象,更多在于每一期人物专访中,那些深度挖掘的,与梦想有关的字句——”绚烂背后有着疼痛,让你不会去忽视那些光鲜背后的付出“,实在、犀利却难得得保持着一种温暖,尤其是06年和09年两度采访的张曼玉,一直令我印象深刻。
在英国学媒体的三年,Vogue, Palladium,Dazed & Confused, i-D,Grazia,Fusion都用各自的魅力征服着我,让我几乎淡忘了国内这些渐渐被明星、彩妆、办公室攻略、夫妻情趣等无关时尚的东西填充着的杂志。
我没想到的是,嘉人是最后依然继续陪着我的唯一一本中国时尚杂志,下了机场之后,在一片杂志的海洋里,没有犹豫地拿起的是这期的《Marie Claire》。在网络迅速膨胀的今天,作为纸媒,它确实无法给出最快的咨询最即时的指导,然而时尚纸媒的魅力正在于它既快又慢的魅力。
快速在trend瞬息万变的时候做出最快的分析,洞察;慢则在它每一篇稿子背后其实是编者长期锻炼而来的时尚触觉,和社会环境影响下等一套知识和文化的产物。
这种平衡赋予了这些杂志一种令人爱不释手的魅力,然这不能靠渲染纸醉金迷的生活,或单纯地视觉轰炸,它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一种责任。我们的时尚,有美丽来抓眼球,却少了一分经酝酿经消化而成熟起来的文化;刚刚有了国,我们国人还在为饥寒斗争的时候,西方的高级定制已经如火如荼,Grace Kelly已成了时尚Icon。固然这其中有太多无奈和阵痛,要靠很多岁月去消化;但我们成长的速度确实那么惊人,没有在这儿落下身影的designer brand寥寥。
当我在伦敦浸淫三年之后,回到这片我所热爱的充满活力的土地;而嘉人的中国风活动,也到了三年。此刻的我,对于这个Style China的概念和用心,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赞叹,这背后的价值并不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可以解释(盛宴是一定的,竟然连低调的Consuelo Castiglioni也能为此操刀,实在让我热血沸腾)。希望能亲历——这个让我感动的,真正以设计、城市文化和insight在引领大家走近中国时尚的活动!
是一种责任感,让我感到嘉人是一本值得尊敬的杂志。
祝嘉人能够陪着中国正在成长起来的Fashionista们走得更久,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