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专家网友激辩广东人为何不爱看春晚新闻联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6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关数据显示,广东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6.18%,远远低于其经济规模所占的11%,而文化消费的形势更不容乐观,文化消费支出仅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15.4%,与广东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围绕广东文化消费的话题,在昨日论坛的“自由辩论会”上,台上四位嘉宾的观点针锋相对,台下观众更是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岭南地域文化有一种务实精神。”首先发言的省人大代表、广州话剧团副团长、法人代表王筱頔认为,广东饮食文化非常发达,对文化消费却不那么重视,因此,话剧、粤剧、芭蕾舞等剧场艺术在广东备受冷落。“第一,广东不缺乏文化消费的思想和观念,第二,广东并不缺乏文化消费市场行为。”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实立即反驳道,广东缺的是让大家喜欢的文化精品。

高雅艺术在广东没市场?

台下网友风之龙则对陈实观点持部分认同:听M P3、M P4,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消费;现在网络化,粤剧精品也可以放上网下载。风之龙认为,广东并不缺乏文化精品,关键是宣传不够。

紧接着,陈实以“广东(电影)大片的票房价格在全国最高”为例,继续力证广东人不缺文化消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王筱頔坐不住了。“一些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票房都非常好的高雅剧场艺术,到了广东票房就大打折扣。台上演的人比台下看的人多。”王筱頔接着以上海与广州对比:上海剧场艺术也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低谷时期,然而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一下子起来了。上海本地的话剧全年下来要演出400多场,而广东的演出连这个零头也没有。原因何在?王筱頔归结于两地的地域文化性格上:“上海人宁愿在家里勒紧裤带吃粥,也要涂脂抹粉打扮得光鲜出门,而广东人经常穿着睡衣和拖鞋就出门。”

这时,台下一名男听众说,为什么连香港的烂片观众都追着看,却不愿进剧场看戏,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没有跟时代契合。

广东最大特点是草根文化发达

“广东人为什么缺乏文化消费,不如换成广东人为什么不爱看春晚,不爱看新闻联播。”现场观众齐莉莉令辩论进一步升级。她认为,广东最大的特点是民间草根文化发达。老百姓很懂得享受生活,一点都不缺乏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分很多层次的,广东人非常知道什么是精品。

齐莉莉的话音刚落,她身后一位男听众立即表示“顶帖”,并向广东粤剧院总经理余勇“拍砖”: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听粤剧了?余勇显然站在王筱頔的阵营:“广东人很注重实际,这是一个优点,也是广东人最大的缺点。目前,广东省在全国已经相当富裕了,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培养市民文化消费的习惯。”

奥一网网友“水去先生”则对以上的观点交锋来了个中性点评:广东人可以进五星级宾馆吃,可以吃路边摊,有各个层次的饮食消费。在文化消费不缺精品,而是缺少合适的产品。

拉动文化消费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拉动文化消费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作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作家吕雷语惊四座。吕雷说,文化和教育、医疗一样,同样是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的,没有投入就没有消费,指望老百姓从文化消费中分一杯羹是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只能继续恶化。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要有与经济建设投入相适应的文化投入,否则强省也会变成弱省。文化消费也是需要扶持的,需要养成习惯的,“不是说你排一个戏就有人去看了,还要政府来‘忽悠’,大声疾呼才可以实现。”

而作为文化产品的中间演出商、广州左岸色彩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方洁则希望,政府能少花钱或者不花钱。方洁认为,广东缺少文化的消费,最主要是政府的干预太多。政府常常主办一些很好的活动但走的不是市场之路,而是买很多票然后全送出去。“政府送票越多,真正愿意掏钱买票的市民越少,这对于商业演出而言,是致命的伤害。”方洁认为,政府的扶持应该是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广东德胜创意园总经理周宏认为,文化消费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交由市场去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需要政府出钱去保护,去教育引导市民,才能够欣赏一些高雅艺术。
淘宝网女装夏装新款外用减肥保湿隔离霜排行榜排行榜去黑眼圈的眼霜哪个好化妆水化妆水排名-4款效果好的化妆水评价去皱二次清洁什么牌子好
有关数据显示,广东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6.18%,远远低于其经济规模所占的11%,而文化消费的形势更不容乐观,文化消费支出仅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15.4%,与广东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围绕广东文化消费的话题,在昨日论坛的“自由辩论会”上,台上四位嘉宾的观点针锋相对,台下观众更是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岭南地域文化有一种务实精神。”首先发言的省人大代表、广州话剧团副团长、法人代表王筱頔认为,广东饮食文化非常发达,对文化消费却不那么重视,因此,话剧、粤剧、芭蕾舞等剧场艺术在广东备受冷落。“第一,广东不缺乏文化消费的思想和观念,第二,广东并不缺乏文化消费市场行为。”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实立即反驳道,广东缺的是让大家喜欢的文化精品。

高雅艺术在广东没市场?

台下网友风之龙则对陈实观点持部分认同:听M P3、M P4,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消费;现在网络化,粤剧精品也可以放上网下载。风之龙认为,广东并不缺乏文化精品,关键是宣传不够。

紧接着,陈实以“广东(电影)大片的票房价格在全国最高”为例,继续力证广东人不缺文化消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王筱頔坐不住了。“一些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票房都非常好的高雅剧场艺术,到了广东票房就大打折扣。台上演的人比台下看的人多。”王筱頔接着以上海与广州对比:上海剧场艺术也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低谷时期,然而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一下子起来了。上海本地的话剧全年下来要演出400多场,而广东的演出连这个零头也没有。原因何在?王筱頔归结于两地的地域文化性格上:“上海人宁愿在家里勒紧裤带吃粥,也要涂脂抹粉打扮得光鲜出门,而广东人经常穿着睡衣和拖鞋就出门。”

这时,台下一名男听众说,为什么连香港的烂片观众都追着看,却不愿进剧场看戏,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没有跟时代契合。

广东最大特点是草根文化发达

“广东人为什么缺乏文化消费,不如换成广东人为什么不爱看春晚,不爱看新闻联播。”现场观众齐莉莉令辩论进一步升级。她认为,广东最大的特点是民间草根文化发达。老百姓很懂得享受生活,一点都不缺乏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分很多层次的,广东人非常知道什么是精品。

齐莉莉的话音刚落,她身后一位男听众立即表示“顶帖”,并向广东粤剧院总经理余勇“拍砖”: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听粤剧了?余勇显然站在王筱頔的阵营:“广东人很注重实际,这是一个优点,也是广东人最大的缺点。目前,广东省在全国已经相当富裕了,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培养市民文化消费的习惯。”

奥一网网友“水去先生”则对以上的观点交锋来了个中性点评:广东人可以进五星级宾馆吃,可以吃路边摊,有各个层次的饮食消费。在文化消费不缺精品,而是缺少合适的产品。

拉动文化消费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拉动文化消费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作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作家吕雷语惊四座。吕雷说,文化和教育、医疗一样,同样是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的,没有投入就没有消费,指望老百姓从文化消费中分一杯羹是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只能继续恶化。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要有与经济建设投入相适应的文化投入,否则强省也会变成弱省。文化消费也是需要扶持的,需要养成习惯的,“不是说你排一个戏就有人去看了,还要政府来‘忽悠’,大声疾呼才可以实现。”

而作为文化产品的中间演出商、广州左岸色彩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方洁则希望,政府能少花钱或者不花钱。方洁认为,广东缺少文化的消费,最主要是政府的干预太多。政府常常主办一些很好的活动但走的不是市场之路,而是买很多票然后全送出去。“政府送票越多,真正愿意掏钱买票的市民越少,这对于商业演出而言,是致命的伤害。”方洁认为,政府的扶持应该是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广东德胜创意园总经理周宏认为,文化消费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交由市场去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需要政府出钱去保护,去教育引导市民,才能够欣赏一些高雅艺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