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50|回复: 3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灾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7 00: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有用吗口碑治疗痔疮的药化妆水怎么样快速去痘印最好的深层清洁面膜推荐护手什么牌子的抗疲劳眼霜好用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58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和“空洞”效应的继续扩大,人为的自然地质性灾害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地陷、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等重大破坏性因素将危及人类的繁衍生存。如何改变这一严重的后果?人类应当避免或者减少对地下资源的过度挖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只限开发地表上层资源,加快对外太空能源的探索。应当更加广泛地利用潮汐能源、太阳能、电力、生化能源、风能等等;一定要加快核能源的利用,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对于提升人类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性的地球保护协议,完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37 | 只看该作者
 “空洞”形成后,可由地表水充填。但对于地球岩石圈内部强大的抗力来说,岩石圈应有的力度作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即便用水来填充岩层“空洞”,也不会达到原有的岩层抗体强度。因为水属于软体液态性物质,流动性很大,其组合抗力是很小的。“空洞”效应过后洞穴封闭性抗力已经失去原有的应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地球引力、重力、离心力和星际引力的影响下,岩石圈原始烈度的蔓延会加速并形成新的断裂带。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19 | 只看该作者
 地球岩石圈,是地幔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左右,也是地震高波速带。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以及上地幔的上部,均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幔下部为地震波低速带的熔融层和厚度约100公里左右的软流层。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说地球岩石层(上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空洞”效应会导致地球的结构应力变化呢?因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阶段,其内部的岩层结构属于自然受力作用下的均衡状态,岩层中的各种矿产资源与岩层之间为整体结构,共同承载着地心的引力、离心力,地表的重力以及星际引力,所以,岩石圈的多“空洞”效应是导致地球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44 | 只看该作者
引起地球岩石圈内部“空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对化石能源和金属矿藏以及工业、民用宝石类等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这也是引起地球岩石层结构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人类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地球岩石层的“空洞”效应降低了岩层对地球离心力和星际之间引力等变化的抗力,最终将导致人为的地球多灾害性变化,使新的岩层断裂带数量不断攀升。火山、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地质性灾害的发生率将逐年增长,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繁衍。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2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地表淡水消耗过度,使人类出现了水危机。因为地下水的纯度高、矿物质含量高、污染小等,所以,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地球岩层下部的淡水层。因为地下淡水层的形成始于星系形成的最原始状态,所以最适合人类使用。由于岩层内部的淡水资源为原始封闭式状态,与地球岩层圈形成共同应力抗体,如果一旦被开采利用,就会形成非封闭式的“洞穴”状态,从而改变原始岩层圈的应力结构。它与液态石油能源一样,也是构成岩层圈应力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08 | 只看该作者
四、地下水的开采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1:59:50 | 只看该作者
(3)稀有矿产。包括;人类用于装饰的各种玉石矿、各种宝石矿等等。
3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1:59:33 | 只看该作者
(2)石棉矿、云母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