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美人经 达人爱晒 【书香漫卷】看花飘零看舟摇
查看: 1717|回复: 12
go

【书香漫卷】看花飘零看舟摇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融雪萤窗 于 2012-12-16 19:17 编辑

一共给大家推荐推荐四本书,分别为:

《书缘 • 情缘》;作者:恺蒂
《花事》;作者:席慕容
《布瓜的世界》;作则:几米
《狼图腾》;作者:姜戎



这四本是我看过的令人震撼,让人特别有共鸣的好书。
其中以《布瓜的世界》最简短,浅显易懂,却也最让人感动,很让人怀念已经逝去的少年时光。
其中又以《狼图腾》最为厚重,从狼的角度剖析人性和中国文化,惹人深思。




推荐的第一本书:《书缘 • 情缘》;作者:恺蒂




读过《书缘•情缘》不下五遍了,却依然爱读。这本书,像一扇通往西方文化的小窗,窗户虽小,风景却是美不胜收。

二战期间,作家莫里斯爱上了有夫之妇萨拉。某日,莫里斯被炸伤苏醒后,发现情人萨拉“态度奇怪,没有解释而了结情缘”。莫里斯沮丧、愤怒,并发誓要报复。两年后,他雇了私家侦探跟踪萨拉,最后私家侦探盗得萨拉的日记才真相大白。当年,莫里斯被炸昏后,迟迟不醒,萨拉遂向上帝许愿:如果莫里斯醒来,她将永远不再见他。果然,莫里斯醒来,萨拉信守与上帝的契约,离他而去。莫里斯在教堂里找到了对他依旧念念不忘的萨拉。两人私奔到南方的海滨,萨拉要求与丈夫亨利离婚。凡人贪欢,神秘的上帝之手却不放过他们。亨利找到莫里斯和萨拉,告诉他们,离婚需要三个月时间,而萨拉也只能活三个月了,她得了绝症。宽容、善良的亨利,“为了萨拉的最后幸福,邀请莫里斯搬去与他们同住”,最终,“萨拉在两个男人的日夜护理下去世,莫里斯在对上帝的诅咒中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威力”。

这就是根据格林的小说《情是终结》(The End of the Affair) 改编的电影的内容,让人对此分外感兴趣、热烈讨论的是,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格林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格林四十二岁时爱上有夫之妇凯瑟林,一个三十岁拥有五个孩子的母亲。格林与凯瑟林倾心相恋,深情相许,一起旅游,度假,喝酒,做爱,抽大麻,日子过得富有激情而充满欲望。同时凯瑟林也与“古板,不苟言笑,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却深谙她偷情内幕的丈夫亨利相处愉快。在与格林一起浪漫、冒险的同时,不忘给丈夫写信汇报行踪,寄鲜花庆贺生日。格林的小说可以借上帝之手将故事圆满,可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他那么做。格林,“烦躁不安,很忧郁”,嫉妒心,占有欲极强,他允许自己有其他的情人,却不允许凯瑟林对他有任何不忠,凯瑟林只有疲惫不堪地不断向他证明自己爱他,需要他。但“他的嫉妒心和占有欲最终让凯瑟林认识到,逃离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位本就不安分,有些水性扬花的女人最终“移情别恋一位出家的教士,但是他们(莫里斯和凯瑟林)继续通信,直到1978年凯瑟林去世”。凯瑟林去世后,“独自安葬,没有与他丈夫或是格林葬在一起”。亨利和格林都于1991年去世,相隔三个星期。

以前只知道格林是英国文坛上的知名的高产作家,存在主义和心理小说的领头人。从来不知道格林显赫的声名下原来还有这么一段风流韵事,这些从一些严肃的书籍和正规媒体上不得而知的逸事读来不觉饶有兴致,倒也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和作品多了层了解。

《书缘•情缘》里,这种“三姑六婆扯舌头”般的西洋故事还真是不少:电影《彻灵街84号》(Charing Cross Road)背后真实的男女主人公通信20年却终未能谋面的遗憾;《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作者路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的双重性格;影片《诺丁山》(Notting Hill)对诺丁山,伦敦西城的一区的风景,风情,人文真真假假,真假参半的拍摄引起轰动后对当地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奈波尔的古怪性情与大著;四十一岁的伦敦社交名人,作为英国绅士代言人的约翰莫根自杀的深层原因等等。

书不厚,不足三百页,也不大,比正常规格略小些,可以放进裤兜里的那种。墨蓝色的封皮,橘黄色竖写的题目,左下角画着一捧书而立身着暗红色拖地裙的金发女子。给人的感觉恬恬淡淡,干干净净的,还露着那么一丝典雅与庄重。




这不是一本“重量级史诗性深刻”的书,“而是轻松,有趣的好娱乐”。作者以清新,自然,随意,干净的笔调,将一个个娓娓的故事,一段段或旧或新的社会现象,一副副别具风味的画卷不动声色地展现在你面前,勾你心弦,引你入胜。

名人佚事不过是这部异域风情味极浓卷轴里的一角罢了。除了这些当地掌故,“家丑内幕”,恺蒂还谈了英国文坛奖项的得主与其特色,政坛要人的浪漫风情,世界级的娱乐节目《老大哥》(Big Brother)的热门与性质,同性恋走出黑暗争取和平的运动与发展,社会先进分子对国际社会的顽强抗击,英国老姑娘的传统根源,印度的宗教、神庙、人文气息与风土等等。涉及林林总总诸多方面、包罗万象,融文学,电影,人文,社会,娱乐,传统,风俗,新知于一体,令人眼花缭乱,却又觉得别趣横生。

这每一个篇章似乎都是作者随意涂抹、信手拈来而成,可那精练的笔触、准确犀利的勾勒,却又暗暗察得那是作者悉心揣摩、精雕细酌的结晶,这雕刻,太微妙,细小,反而似天成,作者妙手偶得而之的了。那文字,那章句,仿佛都是有声音有颜色有生气的,落入眼底,划过脑际,像晴天丽日下海浪温柔拍击声掠过海岸,海潮退去,岸边的鹅卵石历历可数;如春风笑着闹着抚过你的脸庞,捎来花香,携来宜人的气息,满眼的黄花、绿草让人陶醉流连;似孩子调皮任性的银铃笑声远远传来,有点野,有点嗲,却又让人宠爱备至、耳目一新、心摇神荡。

不知道这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女作家是在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情趣来“调养、照料、呵护”自己的文字的,那么的空灵,干净,流利,诙谐,独到,“清澈,也沉潜,也丰富,也单纯”。那么轻松地将俗与雅融合在一起,那么动听地将幽默与严肃任意挥洒,恰倒好处,不偏不倚。文字在她的手里成了一块胶泥,任意雕塑摆弄收拾,她在文字里象一尾小鱼在大海里自由穿梭,无拘无束。异邦的文化风俗在她手里“如数家珍,毫不见外”,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但似乎又跃出其外,冷眼旁观。字里行间里读得,她的心与生养她的故乡交融,但也在于异乡讨生存的文化里如鱼得水。

操着两种语言,跨着两个国界,受着两种文化的熏陶,感受着两个国家的文化氛围,将这些在自己的意念里磨合,消化,感悟,生发,沉积了岁月的磨砺,经历了玲珑聪慧与缜密纤细心思的过滤,再娓娓道来,平和,沉静,丰富,玲珑,耐人寻思,也悦人耳目,才有了“去年雨里踏双桥,看花飘零看舟摇”的超脱与怡然,造就了她别具一格的情趣与情怀吧。

捧起这本书,看着作者怡然自得的浅唱低吟,婉转悠扬,袅绕萦耳,你会发现,“在文学的平静下,竟无限潜流着生命,汹涌着激情,澎湃着诗意,种种的无法言说,使你对生命欲言又止,欲去又留”;你会知道,古老的疆域外,大洋彼岸边,天涯海角处,还有许多别样的风情耐人品味,值得细细感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13#
发表于 2012-12-23 20: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2: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我爱小小斌 的帖子

呵呵,谢谢亲爱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2-18 13:57:16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4:30:24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5:00:27 | 只看该作者
贴图完毕,帖子完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4:59:21 | 只看该作者
无双 发表于 2012-12-14 14:22
狼图腾一直口碑很好,可惜我一直想看没看成,这会去找找

嘻嘻,无双来了,来,坐坐,喝杯茶再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4:39:56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再贴图,多贴几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14 14:22:34 | 只看该作者
狼图腾一直口碑很好,可惜我一直想看没看成,这会去找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14 14:19:18 | 只看该作者
果断坐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7-9 01:22 , Processed in 0.0334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