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达人馆 shopping秀 美军助日打造两栖作战力量
查看: 118|回复: 0
go

美军助日打造两栖作战力量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6 07:3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和日本一些官员说,过去两年多,美国驻日本冲绳海军陆战队一直在帮助日本打造两栖作战力量,以加强日本对西南诸岛的防卫。
这些官员说,日本的目标是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模本,在今后5年内打造一支3000多人的两栖作战部队,配备新型直升机母舰和登陆舰等装备。
【观摩加训练】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7日报道,自2012年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队员一直在观摩并参加美国驻冲绳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训练。
日本防卫省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发言人说,自6月23日至8月7日,来自日本鹿儿岛基地第12步兵团的30名自卫队员在美军冲绳基地观摩、参加美军两栖训练。
美海军陆战队驻冲绳第31远征队公共事务官加龙·加恩说,这些日本自卫队员一直与美军第3营、第5海军陆战队和第31远征队在一起。训练中,使用了多种类型飞机、橡皮突击船、两栖攻击舰等,双方还共同进行游泳和武术训练。
加龙说,这是日本自卫队第三次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联合训练。根据“日本观察员交流项目”,这一训练允许日本自卫队员观摩美军的小组战术及两栖作战,并提高他们与美军协同作战的能力。
这名美军军官说,通过两栖舰艇作战需要大量的筹划、协调、同步进行以及交流。“两栖作战有许多挑战,从不可预测的天气到协调数以千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和船员,”他说,“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协同作战体现了美国一贯的承诺,日本将加强与我军的互作能力。双方将保持强有力伙伴关系,以便能共同应对今后的挑战。”
加龙说,这一训练多数在美军冲绳基地内部和周边进行。当然,日本自卫队2012年曾登上多艘美军两栖舰,去年还参加了美军在关岛的演习。按照他的说法,日本今后可能扩大与美海军陆战队一同训练的自卫队规模。
《星条旗报》网站报道,另外,作为日本两栖力量建设的一部分,200多名自卫队员今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营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展开代号“铁拳”的联合两栖登陆训练。上个月,在“环太平洋-2014”联合海上演习中,日本自卫队在夏威夷海岸进行了抢滩登陆训练。
【欲打造部队】
日本防卫省发言人说,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可以用来保卫离岛的登陆技巧和驾船技术。
他说,自今年4月开始的2014财政年度里,日本政府的防务预算包括出资建立一支“两栖快速部署机动部队”,划拨大约300万美元加强两艘“大隅”级运输舰和一艘“出云”级驱逐舰的两栖作战能力。
2013年,日本自卫队从美国购进4辆两栖突击车,每辆可运载25名自卫队员。2014财政年度内,日本打算斥资1700万美元再购买2辆两栖突击车,用于指挥、通信以及车辆救援。这名发言人说,日本最终打算购进52辆这种突击车。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说,驻扎在佐世保的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军步兵团”有700人在接受两栖作战训练,但目标是建立一支3000人的两栖部队。
“我们希望尽可能快地建立这支两栖部队,”他今年3月说,“我们将继续培养人才……通过与美方尤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为组建部队做准备。”
小野寺说,这支部队将有两大主要任务:防卫日本的大量岛屿,同时帮助灾难救援行动。
日本尚未决定把这支两栖部队驻扎在哪里。小野寺说:“迄今,从防卫偏远岛屿的角度看,我们考虑是九州岛或西南地区。”
这支部队将在日本何处进行训练也不确定。日本防卫省发言人说,日方可能打算继续与美海军陆战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关岛进行联合训练。(李良勇)


更多精彩:
00150.0x94.043.0x000D8
00150.0x94.0043.0xD8
00150.0x94.0043.0x0D8
00150.0x94.0043.0x00D8
00150.0x94.0043.0x000D8
00150.0x94.00043.0xD8
00150.0x94.00043.0x0D8
00150.0x94.00043.0x00D8
00150.0x94.00043.0x000D8
00150.0x94.000043.0xD8
00150.0x94.000043.0x0D8
00150.0x94.000043.0x00D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5-9 06:02 , Processed in 0.0248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