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享嘉人 嘉人宝贝 独家-回望5年的启示 从壬辰战争到甲午战争 ...
查看: 165|回复: 0
go

独家-回望5年的启示 从壬辰战争到甲午战争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0 23: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无论是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还是70年前的全民抗日战争,以及当前安倍政府的历史认知和做法,似乎都在印证自丰臣秀吉以来历史意识的成长、壮大以及与现实的纠结,倒逼着我们改换思路,至少要拓展视野看问题,认识我们这个邻居的各种面相。

参考消息网7月31日报道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近代以来,最著名的甲午年是1894年。这一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留给中国人的痛楚记忆,百年不消。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精英曾反思:落后就要挨打!说的固然不错。可是,回望历史500年,我们还能看到更加丰富的内涵,获得更为深刻的答案。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丰臣秀吉画像(资料图片)痛击侵略赢得三百年和平422年前的壬辰年(1592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年,爆发了一场国际大战,明朝史籍一般称为 东征 (1592-1598年)。这是发生在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明朝军队与朝鲜联军合战日本军队的七年战争,韩国或朝鲜称之为 壬辰倭乱 或 壬辰卫国战争 ,日本称为 文禄之役 与 庆长之役 。在大明王朝最为鼎盛的年代,刚刚统一日本列岛、羽翼未丰的丰臣秀吉,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这场全面侵朝战争,妄想 一朝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 ,让朝鲜 先驱 , 吾死之前将令中国臣服 。明朝援军联手朝鲜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物质财富代价,最终打败了丰臣秀吉的日本军队。16、17世纪之交的明朝,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也是世界白银生产的终极 秘窖 ,实属当之无愧的 中央之国 。当时的中国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两大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印度)。这不仅表现在货币的白银流通方面,也表现在明代所具有的东亚文化母本和意象中心发源地的大气象。泰国(时称暹罗)国王纳黎萱认识到日本已经开始了扩张主义的政策,威胁到整个东亚的贸易(包括暹罗),并且在1592年侵犯了朝鲜。纳黎萱了解这些情况后,在1592年10月派遣了一个使团去中国,提出派遣暹罗海军去对抗日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暹罗海军最终出兵未果,但这表明,中国确实在当时一个有秩序的亚洲国家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日本而言,当时的大明无疑比它先进得多,即使视明朝为 父母之邦 的朝鲜,也将日本视为 藩臣 。而战后的日本,无论是陶瓷术、印刷术、做豆腐的秘方,还是造纸术、绢纱制法及织布术等,据说都是通过从战争中被掳的朝鲜人处学得的。若从近代日本的历史逻辑出发,反观丰臣秀吉之举,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落后挑战先进、肆无忌惮的野蛮践踏文明又是什么?福田勘介,这位当时被朝鲜军所俘的日军加藤清正部下,曾明白无误地指出侵朝日军的战略: 勿论老少男女,能步者掳去,不能步者尽杀,以朝鲜所掳之人,送于日本代为耕作。以日本耕作之人,换替为兵,年年侵犯,仍向上国矣。 此 上国 即指明朝,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蚕食朝鲜,进而侵略明朝。故东征经略邢玠后来总结说,当日本发难时,明朝 始而征兵不多,继而留兵太少,一时虽省,然养成燎原之势 ,致使战事迁延七年,沿海之备所需不赀,这次若不彻底战胜日本, 狡倭乘之,大势去矣! 万历援朝东征,确实耗费了明朝的元气,致其无法自如掌控关外建州女真,仅在战争结束20年后,即陷入了与后金及农民军作战的泥潭,而最终导致灭亡。因此不少历史学家将明朝的灭亡归罪于东征引发的覆国,从而给出了负面评价。如果赞成这种观点,那么丰臣秀吉确实可算是来自东亚世界的第一位挑战者。但无可否认的是:恰恰也是明朝,凭借毋庸置疑的实力,将日本的侵略势头整整遏制了300年,奠定了东亚和平的基础。重大代价换来东亚新秩序回望历史500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实力是奠定和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国家安全的保障。实事求是地说,明朝万历皇帝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对东征问题的拍板和关注,不仅经得起历史评说,也对得起子孙后代。而当时皇帝的手下,也有一帮苦干实做的大臣,能在矛盾中权衡轻重利弊,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议并努力付诸施行。在东征明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南兵,无疑是一面旗帜,被朝鲜国王称为 剑阁精兵 ,他们的作战能力和军纪,正是戚继光在蓟镇十余年训练新兵成果的最好检验。朝鲜相臣柳成龙对南兵的解释准确而形象: 所谓南兵者,乃浙江地方之兵也,其兵勇锐无比,不骑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刀之技,皆胜于倭。头戴白幍巾,身以赤白青黄为衣,而皆作半臂,略与本国罗将之衣相近,真皆敢死之兵。 南兵的严明军纪,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虽然确有少数北兵、西兵军纪败坏的案例,但无可否认也有朝鲜缺粮、供应不及的原因。而南兵将士即使断粮缺顿饿肚子,也保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风范,这是朝鲜史料中清清楚楚记载的事实。回顾东征历史现场:明朝出兵朝鲜后,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总有超出高层预想设计之处。从东征开始的平壤之战到粮饷缺乏后的庆州驻守、安康出战,乃至第二阶段的稷山之战、蔚山攻围,以及最后阶段的讲和活动、顺天之战、露梁海战,战争进程的每一步,都是在明廷庙堂决策、东征军高层运筹及战地将领临场发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制约下的综合结果。尤其是战争第二阶段,从杨镐放弃蔚山攻围到邢玠重新发动四路总攻,中间只隔了8个月,这说明明军的恢复能力很强。日本自封的所谓战国群雄,在与明军交战中,往往举阵惊骇奔散,基本上处于守势。故在万历二十六年七月,丰臣秀吉死后,五大臣决定秘不发丧,争取体面议和,因此双方才有了议和的基础与空间。战争的结果是明朝确实付出了重大的历史代价,但由此造就出长久持续的东亚和平新局面,更加功不可没。虽然在中国内部有天翻地覆的明清易代,而另一事实也同样乾坤朗朗:由明朝创立并推广的宗藩朝贡体系,因东征得到巩固、加强,并被清朝如数继承,一直运行到近代被西方殖民统治体系彻底颠覆为止。中国周边,东征不仅对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均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一道海上长城。东征还铲除了战争的始作俑者及其产生的土壤,正如万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日本三国书之一《日本国对马州太守丰臣义智诚恐谨禀朝鲜国礼曹大人阁下》所云, 本邦于贵国更无他望,只止乎和好一事而已 ,希望能得到 天朝诸老爷 的首肯。战后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现了与丰臣秀吉政权的彻底切割,埋头 锁国 200多年的日本,致力于发展商业化和城市化,东亚海域世界从此无大战事。如此彻底切割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训。可见,明朝付出重大历史代价的成果,最终是由清朝继承和享受的。但唯守成却无继续创新的清朝,最终还是被来自海上的日本战胜,这个恶果当然不能怪罪到明朝的头上。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朝鲜画家描绘壬辰战争时期明军右协大将杨元部进攻日军所占平壤普通门的作品(资料图片) 并吞大陆 野心五百年未灭回望历史500年,既有历史教训,也启发我们思考:历史边界甚易模糊,文明衍变逻辑诡黠。1592年 渡海征服高丽 的壬辰战争,不过是丰臣秀吉为 征服唐国 所做的热身运动。从壬辰到甲午,不惮失败的日本人,通过卧薪尝胆的改革,再次与维新失败的清末中国较量,终于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继而通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赶跑了争食的北极熊,遂在1910年吞并了朝鲜。至此,日本自壬辰以来未遂的愿望终得实现,日本蚕食大陆的理想才渐入佳境 壬辰是日本失败的蓝图,而甲午则是其成功的印证。甲午战争,远非一些日本研究者所认为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 起点 或 开端 ,其实早在300年前,它就已经 萌芽破土 ,只不过未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已。300年后,征朝成功的日本一举侵入中国,先在东北建立了 满洲国 ,直至1937年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不是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日本以中国宁波为中心、面向南海的理想蓝图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500年来的历史,似乎就为诠释这个事实而不断增添着注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明朝万历时代起,日本并吞大陆的 帝国主义 已历经500年不灭。若有空子可钻,死灰复燃可期。当年,面对丰臣秀吉的挑战,如果不是明朝先后两次出动东征军,把日军拒之于国门之外,并坚决彻底打回日本;如果日本人没有在万历援朝战争中被打垮或耗尽实力,那么,很难说它就不会抢在满族人之前,通过取得朝鲜,再侵入中原,把明朝这个庞然大物蚕食殆尽。事实上,日本人后来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做的,从创建 满洲国 起步,步步为营,精心谋划 逐鹿中原 的帝国事业。1885年,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宣称: 我日本国土,地处亚洲之东陲 然不幸有邻国,一曰支那,一曰朝鲜 此两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旧俗,千百年无异。 似乎已全然忘却往事,一心想铲除中国和朝鲜这样的 恶友 。另一方面,甲午谍战巨头荒尾精对 四百余州 中国的魂牵梦萦及其学生宗方小太郎 谁取禹域献君王 的理想抱负,却与 使威名传至后世 的丰臣秀吉没有本质区别,显示历经明清易代 华夷 之变和西风东渐影响的日本人,在历史观上的继承与断裂唯需所取,在世界观上的矛盾与混乱唯我独尊。明清易代不过是它运用纯熟的障眼法之一:借助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中原的往事,寄托其染指大陆的野心,历史国家、民族边界从此模糊。这样的历史逻辑又是如何产生的?一直受中华文明乃至明代朝贡体系、王阳明思想滋润的日本思想界,存在的 小中华 心态,也许就是理直气壮鸠占鹊巢的行为指南。 礼失求诸野 的心理基础,指导着日本国家的掌权者,罔顾中华民族两千多年走过的历史脚印,漠视明清时代中央政府的统治谱系,撇开国家、民族的基因认证系统,追求其扩张的理想,甚至不惮以 中原解放者 及 文明 、 进步 的形象自居。想想那些 五百年一出 的 雄杰巨擘 ,对东亚世界和他国人民来说,究竟是福音还是灾祸,不也一清二楚吗?只是,日本政客最诡黠的历史逻辑,也没有逃出中华文明衍生品的如来掌。这倒是文明衍变所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正如《菊与刀》一书作者鲁思 本尼迪克特所说,对于日本这样一个 寻找侵略根据 的国家,成功只会刺激它的胃口。无论是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还是70年前的全民抗日战争,以及当前安倍政府的历史认知和做法,似乎都在印证自丰臣秀吉以来历史意识的成长、壮大以及与现实的纠结,倒逼着我们改换思路,至少要拓展视野看问题,认识我们这个邻居的各种面相,同时加强我们自己的实力。否则,历史的重演就会是现实而不仅仅是传说!(文章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杨海英)杨海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末清初史及清代学术文化史研究。代表作有:《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专著)、《乾嘉学派编年》(合著)、《乾嘉学派研究》(合著)等。


更多精彩:
0000000000000000254.0x00000000F6.00241.0x0000000000000000029
000000000000000254.0x000F6.00000000241.0x00000000029
0000000000000254.0x000F6.0000000000241.0x00000000000000000029
000000254.0x0000000000000000F6.000000000241.0x00000029
00000254.0x00000000000F6.000000000000000241.0x000000000000000029
00254.0x0000000000F6.0000000000241.0x00000000000000000029
000000000000000000254.0x00000000F6.00000000241.0x000000000000000029
000000000000000254.0x000000000000000000F6.0000000000000000241.0x000029
00000000000000000254.0x000000000F6.000241.0x00000000000000000029
00000254.0x0000000F6.00000241.0x000000000002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5-11 14:33 , Processed in 0.026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