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收藏本版 |订阅 | 回收站
搜索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美人经 美妆学院 魔鬼还是天使
查看: 292|回复: 0
go

[健康系] 魔鬼还是天使 [!copy_link!]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31 09: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pature 于 2013-5-31 10:59 编辑


魔鬼还是天使
——女人须三思而后“食”的两款食物

时下,两种女性酷爱的食物,被争论得天花乱坠:
巧克力究竟是“减肥大敌”还是“减肥利器”?
胶原蛋白究竟是“养颜骗局”还是“驻颜神器”?

巧克力居然可以减肥?
“常吃巧克力可保持健康,黑巧克力有助于减肥”的观点,对于那些很难抵御巧克力诱惑,却仍纠结于“减肥”二字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事实真的这样美好吗?

市面上常见的巧克力中,牛奶巧克力以其香甜的口感成为人们的最爱;为迎合年轻女性口味而设计的白巧克力更是连褐色的可可粉都没了,仅保留乳黄色的可可脂,但过分追求甜度也使白巧克力的糖分成为巧克力家族之冠,可可脂带来的健康益处被抵消殆尽;果仁巧克力则是在牛奶巧克力的基础上添加松脆的果仁,可可含量相应大幅下降。
如此巧克力,糖分含量极高,长期食用,非但不能减肥,还将导致三高体质。
难道巧克力减肥是个伪命题?

胶原蛋白真的能美容吗?
“吃猪脚美容”观点在民间流传已久,衍生出的胶原蛋白美容也在这些年深入人心。
最近一些专业人士发出质疑,提出“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
胶原蛋白只不过就是一种蛋白质,被肠道吸收分解后会变成单个的氨基酸或两三个氨基酸一组的“肽”;也就是说,吃什么就补什么,这是个不靠谱的说法。如果有人吃了胶原蛋白真的有效果,那一定是因为添加了其他成分,甚至是雌激素。
如此胶原蛋白,纯粹就变成了花钱买心理安慰,非但不能美容,搞不好还吃进了一些有害成分。
难道胶原蛋白美容也是个伪命题?
不是所有巧克力都能减肥
首先我们要问,巧克力是什么?
巧克力原料为可可豆。通过对可可豆进行发酵、干燥、脱壳、焙炒、融化可得到液态的可可,然后再通过压榨和研磨可得到可可脂和可可粉。将可可液块、可可脂、可可粉三大可可制品加上不同的配料混合、精炼、浇模成型,就成了我们所熟识的巧克力。
科学研究发现,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含有多重有效减肥成分,被誉为“绿色黄金”:
1、
其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
其含有的硬脂酸可以奇迹般地降低胆固醇;
3、
其含有的异黄酮成分能预防水分在体内堆积而浮肿。
换句话说,巧克力减肥的核心成分就是可可脂。
在这里,我不得不告诉大家,国内大部分品牌的黑巧克力可可脂含量都不高。因为根据我国黑巧克力标准,只要可可脂含量不低于18%,其他包括植物油在内的可可脂代用品不超过5%即可。出于成本考虑,生产者会尽可能减少其含量。相比之下,欧洲对黑巧克力产品的要求就很具体,除了可可脂含量以外,还要求全干可可含量(包括可可脂和可可粉)不得低于35%
所以说,并非所有的巧克力都具有减肥的功效。

吃胶原蛋白,还得找“李逵”
其实,胶原蛋白在西方并非新鲜事物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率先推出注射用牛胶原,用来修复皮肤各种创伤。目前世界上胶原蛋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日、欧和我国的台湾,总产能超2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西方超百分之八十的女性都有口服胶原蛋白的经历。
但为何在发达国家风靡的胶原蛋白,如今在我国备受质疑呢?我们先从胶原蛋白是什么开始讲起。
胶原蛋白虽属蛋白质的一种,但却是种非常特别的蛋白质。它呈三维螺旋结构,因此非常稳定,故被称为“骨中之骨,肤中之肤”。
胶原蛋白本身就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比如猪脚、筒子骨。但是,这些胶原蛋白能否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呢?
其实早在1960年,科学家就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体消化道可以完整吸收小肽的蛋白质。这里要普及下什么叫小肽。如果把胶原比成一条绳子,那么多肽就类似一段一段较长的绳子,而小肽就类似极短的绳子。也就是说,在没经过特殊处理的前提下,我们在食物中摄取的胶原基本都是以多肽形式存在的。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把胶原蛋白从多肽分解成小肽,吸收效率就会大幅提高。
而现代技术也解决了胶原蛋白多肽分解为小肽的难题,那就是水解胶原蛋白。而水解胶原蛋白技术,最简单的就是清水高温蒸煮(俗称煲汤),稍高技术含量的就是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但以上方法往往难得到大量的胶原蛋白小肽,甚至还会产生大分子明胶。所以目前最有效分解出胶原小分子肽的就是酶解法。
市面上,其实很多胶原蛋白都宣称自己是酶解技术,所以权威认证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国内目前分子量检测的权威机构不多,仅以下两家:教育部江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普尼测试机构。如果没有这两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只是在包装或各类广告中宣传胶原小分子肽(或称低聚肽),那八成就是“李鬼“了。
胶原小肽被人体吸收后,能否被人体利用成胶原蛋白?这个问题确实无法回答。因为任何食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体制,学术界都还搞不清楚。但被吸收利用这个事实是得到共识的。这就好比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谁也无法证明1+1=2,但1+1=2却支起了整个数学殿堂。
胶原蛋白确实对人体肌肤有好处,但是,我也不得不告诉大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胶原蛋白都是名不副实的“李鬼”。
现在常见的胶原蛋白一般有口服液、胶囊、片剂、粉剂等形式。
学过生物的朋友都知道,口服液中如果含有胶原蛋白这样的高活性物质,出厂后,在运输存储过程中,遇到温度升高等情况,定会变质,所以必须添加防腐剂。但是为了让消费者服用后有效果,所以会添加一些其他的成分(细心的朋友看其包装盒上的配料表便可发现其“挂羊头卖狗肉”的卑鄙伎俩了)
最令人发指的,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添加了一些激素类物质(比如雌激素),引起副作用就在所难免了(比如小叶增生)。而最方便添加雌激素的就是液态形式,所以口服液形式的胶原蛋白,大家尤其要慎重!
而片剂含量太低,国家药典规定,每片含有30%以下固型剂为合格产品(没有固型剂药片就散了),再加上调味剂和其他添加物,所以其真正的胶原蛋白含量也会非常低。
至于胶囊,本身就是添加物。目前胶囊最大型号是零号胶囊,1克胶原蛋白要装3颗零号胶囊。如果按每天补3克胶原蛋白算,每天要吃9颗胶囊,而胶囊在灌装中,要损失大约15%的原料,这无形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灌装后,还要消毒,如果是小作坊产品,生产出来胶囊会非常不卫生,安全性当然得不到保障。
所以粉状类胶原蛋白粉相对是最好的。因为首先很多添加物它没法添加进去,其次如果有添加一些东西,我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粉状胶原蛋白品牌并不多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进口品牌。但是,不要忘了,一定要认准其小分子肽(也称低聚肽)的权威认证,莫被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忽悠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巧克力也好,胶原蛋白也好,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好东西,到了国内都变了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地沟油、三聚氰胺事件根源一样,受影响于当今社会盛行的急功近利、利字当头之风气。长此以往,必定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像买奶粉一样,不敢买国产货,都跑国外拉动他国内需去了。
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希冀:监管层严惩不良企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树立良心企业的标杆;而舆论媒体也应该在揭露黑心厂家的同时,帮忙宣传良心企业的典型;我们作为消费者,就用钞票当选票,支持那些真正有社会公德的企业,让不良商家的商品都烂在仓库,亏个血本无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嘉人网

GMT+8, 2025-7-23 17:24 , Processed in 0.0266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