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js3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灾害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1:59:50 | 只看该作者
(3)稀有矿产。包括;人类用于装饰的各种玉石矿、各种宝石矿等等。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08 | 只看该作者
四、地下水的开采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2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地表淡水消耗过度,使人类出现了水危机。因为地下水的纯度高、矿物质含量高、污染小等,所以,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地球岩层下部的淡水层。因为地下淡水层的形成始于星系形成的最原始状态,所以最适合人类使用。由于岩层内部的淡水资源为原始封闭式状态,与地球岩层圈形成共同应力抗体,如果一旦被开采利用,就会形成非封闭式的“洞穴”状态,从而改变原始岩层圈的应力结构。它与液态石油能源一样,也是构成岩层圈应力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0:44 | 只看该作者
引起地球岩石圈内部“空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对化石能源和金属矿藏以及工业、民用宝石类等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这也是引起地球岩石层结构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人类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地球岩石层的“空洞”效应降低了岩层对地球离心力和星际之间引力等变化的抗力,最终将导致人为的地球多灾害性变化,使新的岩层断裂带数量不断攀升。火山、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地质性灾害的发生率将逐年增长,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繁衍。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说地球岩石层(上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空洞”效应会导致地球的结构应力变化呢?因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阶段,其内部的岩层结构属于自然受力作用下的均衡状态,岩层中的各种矿产资源与岩层之间为整体结构,共同承载着地心的引力、离心力,地表的重力以及星际引力,所以,岩石圈的多“空洞”效应是导致地球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19 | 只看该作者
 地球岩石圈,是地幔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左右,也是地震高波速带。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以及上地幔的上部,均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幔下部为地震波低速带的熔融层和厚度约100公里左右的软流层。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37 | 只看该作者
 “空洞”形成后,可由地表水充填。但对于地球岩石圈内部强大的抗力来说,岩石圈应有的力度作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即便用水来填充岩层“空洞”,也不会达到原有的岩层抗体强度。因为水属于软体液态性物质,流动性很大,其组合抗力是很小的。“空洞”效应过后洞穴封闭性抗力已经失去原有的应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地球引力、重力、离心力和星际引力的影响下,岩石圈原始烈度的蔓延会加速并形成新的断裂带。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58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和“空洞”效应的继续扩大,人为的自然地质性灾害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地陷、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等重大破坏性因素将危及人类的繁衍生存。如何改变这一严重的后果?人类应当避免或者减少对地下资源的过度挖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只限开发地表上层资源,加快对外太空能源的探索。应当更加广泛地利用潮汐能源、太阳能、电力、生化能源、风能等等;一定要加快核能源的利用,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对于提升人类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性的地球保护协议,完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2:01:58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和“空洞”效应的继续扩大,人为的自然地质性灾害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地陷、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等重大破坏性因素将危及人类的繁衍生存。如何改变这一严重的后果?人类应当避免或者减少对地下资源的过度挖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只限开发地表上层资源,加快对外太空能源的探索。应当更加广泛地利用潮汐能源、太阳能、电力、生化能源、风能等等;一定要加快核能源的利用,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对于提升人类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性的地球保护协议,完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