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5 21:39:20
|
只看该作者
“玩”出您的天性
说到老年人的运动,没有必要非得追求像呼啦圈、踢毽子这类的时髦运动。因为老年人的运动并非在于动,关键在于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运动才是最完美的健身。像有些人喜欢玩健身球、揉核桃,玩儿这些东西既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又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如今不少老人喜欢放风筝,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锻炼着身体,还陶冶着情操。因此,选择合适的、自己又喜欢的运动并量力而行,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们的心情。
凡是幽默的老人、开心的老人都容易长寿,凡是抑郁的老人都不行。老人爱听相声,爱看戏,爱养鸟,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这也是一种养生,是养心、延缓衰老的好方法。所以对于老人来说,不要把运动拘泥于那些体育器材。要知道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小心,运动也会伤害到您
虽然运动是件好事,但并不代表着可以甩开膀子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因为毕竟老人岁数大了,老胳膊老腿的,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伤害。
要知道,老人的颈椎、腰椎以及肢体这三个地方是最不宜做剧烈运动的。所以,老人在运动的时候,动作要缓慢,然后慢慢加快。现在不少老人比较喜欢打太极拳,太极拳有起式、收式和运动,它都是两头轻缓,中间稍用力打拳。开始的时候叫入静,收式的时候叫收气。这一过程,正好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所以才一直受到老年人的喜爱。
不会打太极拳也没关系,您可以散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孙思邈在《保生铭》中说“食了行百步”,又在《枕上记》中指出“食饱行百步”。为什么他对散步这么看重呢?因为他认为饭后散步能消食行气,以运动脾土,固后天之本,旺精气之源。对于老人来说,经常散步还能运动筋骨、强健腰膝。当然,虽然是饭后散步,可千万不要吃完饭就立刻出来走,最好在饭后半个小时之后再开始。因为刚吃完饭,血液先会帮助肠胃消化食物,如果吃完饭立刻去散步,血液则会“转战”双腿,这对年轻人的影响也许不会很大,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会加重脾胃负担,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散步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肝气郁结、心情不畅的人,最好去鸟语花香的公园散步,借景消郁;而心火比较大、心情特别烦躁的人,不妨去去海边或者森林走走,因为可以吸收这里的阴气来滋润心神;经常口干的老人则可以去梅园或者葡萄园里散步,这样可以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其实,聊天也是比较适合老人的运动。几个老人在一起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说到妙处,开怀一笑,不仅让人忘掉烦心事,还有健脑的功效,无异于在做大脑的保健操。再说了,交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达到各自思想的活动的,因此老人之间经常互相交流对身心大有益处。
现在不少人在运动中还有一个误区,有人说倒着走可以养生,可以给心脏减压。其实这毫无道理,特别对老人,倒着走非但无益于健康,还有一定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老人最怕的是猛回头,因为岁数大了,颈椎容易出现问题。假如一个人正在路上走,突然有人在后面叫他,若猛一回头,连带紧张,就很容易晕倒。您看公园里弄鸟笼子的老人们,哪儿有倒着走的?那么,老人该如何回头呢?我觉得老人应该是连身子一块回转比较安全。
前一段时间去公园遛弯儿,见一位70多岁的老哥正光着脚在花坛边上一个铺满小石子的小路上走。原来有人告诉他说,脚上有好多养生的穴位,经常踩踩小石子等同于按摩,所以就在这里踩石子呢。其实这种保健方法对于老人来说也是错误的。因为老人的肌肉本身都退化了,若经常踩在小石子上,脚、骨头硌得很容易长骨刺。其实泡脚就是一个不错的养生方法,没有必要非得跟小石子较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