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cepus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看你身边有哪些宝贝 5分钱硬币身价暴涨1万倍(转)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1:06:11 | 只看该作者
年画六年升值超一倍
  
年画曾是民间流行张贴以带来“好意头”的民俗版画,近几年却逐渐成为收藏者热衷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现身频率不断增加,身价大涨,特别是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这两个年画“品牌”的精品更受欢迎,明末清初时的年画目前价值动辄数万元。广东佛山的年画也因富有岭南风味而被市场关注。
  
年画也成为收藏品之一



随着收藏市场的“普升”,富有群众基础的年画也成为收藏品之一,价格日新月异。如明末清初的木版印刷年画,不论题材,每张价格也至少要数万元。如2004年1月11日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张清代的《群芳邀饮藕香榭木版年画》估价为8000~10000元,结果以19800元成交。事隔6年后,这张年画的价格至少升值一倍。

  清末民初的石印年画、胶印年画因为时间较为久远、工艺精湛而受市场欢迎。不但如此,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年画”也已经进入收藏领域,比如2006年9月11日中安太平拍卖的一辑《新年画选集》估价仅为2500~4500元,结果拍出16500元。
  
价值因素:年代工艺品相题材
  
从市场上了解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样板戏年画近年更为深受欢迎。收藏了一批年画的胡义成告诉记者,一般品相好的一组样板戏年画,每张没有几百元拿不下来,一整组可能就得上万元了。
  
据了解,前几年,一些国外收藏者就对中国年画萌生了兴趣,从中国批量带走,引发市场关注,带动部分收藏者开始专题收藏年画,特别是香港地区的关注度更高。
  
不过,不是所有的年画都值得收藏。现在印刷的仍被民间用来使用的年画普遍收藏价值不高,如佛山目前仍在生产的普通年画,价格也不过5~10元。
  
普通收藏者该如何判断哪些年画有收藏价值,哪些只是普通印刷品?很多人认为,木版印刷的年画价格一定最高,收藏行家胡义成认为印刷工艺类型并非决定年画价格的重要原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1:07:47 | 只看该作者
面值316.6元外汇券卖价8千



二三十年前发行的外汇券,如今在收藏市场已炒到8000元一套,超过面值20倍。尽管叫价不菲,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却是一券难求。
  
昨日,记者在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看到,不少收藏爱好者都在咨询1979年和1988年两个版本的外汇券,但很多卖家均表示没货。市场内资深藏家陈方喜 告诉记者,仅在六七年前,回收一套外汇券只要180元,不久后就涨到了900元,现在回收一套全新外汇券得5000元,成交价则在8000元以上。尽管如 此,外汇券藏品大多时候是有价无货,特别是外汇券中的稀有品种50元和100元两种高面值券,已是券中珍品,市场十分少见,单张市场价最高已达2000多 元。
  
据了解,外汇券由中国银行发行,1980年4月1日开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先后发行了1979年版和1988年版 两种外汇券,共有七种面额、九个版别,分别为:1979年的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及1988年版50元和100元。外汇券 正面图景均取材于我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则印有英文“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等字样,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防伪技术和制作工艺,制作成本高,防伪能 力好,市场上几乎没有伪品。外汇券停止流通后不久,绝大多数便流回到了银行,目前仅有极小部分仍留存在藏界人士手上。
  
“外汇券是纸币收藏里的一大黑马,其存世量极少,随着集藏和投资群体不断壮大,后市还会继续上涨。”陈方喜称,估计其价格在五年时间内会翻几番,市场价可超过三万。
13#
发表于 2010-10-12 18:53:0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没有收藏的习惯。。
看样子以后一定要收藏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2: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chrishui


    有些不起眼的东西,说不定以后变成了宝贝啦呢
15#
发表于 2010-10-14 12:41:22 | 只看该作者
有空我也去翻翻看
16#
发表于 2010-10-15 20:54: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1988 年的5分钱硬币,貌似不值钱,还有个康熙通宝铜钱,据说值5毛钱,杯具
17#
发表于 2010-10-16 10:34:2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收藏品不知道是怎么交易的呢?身价涨到这么高,有人会买吗?
18#
发表于 2010-10-16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3_41:}{:3_41:}
18#
发表于 2010-10-16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3_41:}{:3_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