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联合主办的系列活动在季羡林先生故里的聊城大学西校区隆重举行。
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春林发表演讲说,季羡林先生作为聊城人的骄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马春林还谈及了季老与聊城大学的深厚渊源,他说,“聊城大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季老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学校成立了季羡林学院,希望秉承季羡林先生等注明学者的优秀教育思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先生虽去,精神长存。”随后,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席王大千,聊城市副市长马丽红先后发表重要讲话。
“虽一介布衣,但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血汇入传统,把心灵留在东方。”纪念活动中,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致辞缅怀季老、追忆恩师,“季老始终以谦卑低调、实事求是的作风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并入临清市)康庄镇,曾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于北京辞世。
当日,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卞毓方做了“千手拂云,千眼观虹”的主题报告。他通过和季老的生活交往、自己文章中的故事等多方面、多视角地来介绍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季老,幽默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口吻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活动当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季羡林先生生前部分亲友、弟子参加了纪念季羡林先生逝世五周年座谈会。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季羡林先生在东方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巨大贡献与深远影响。
为了纪念季羡林先生以及学校和先生的深厚情谊,聊城大学举行了季羡林先生铜像揭幕和季羡林学院揭牌仪式。卞毓方先生和季羡林之子季承先生分别被聘为季羡林学院的名誉院长和顾问。(转自山东网)

卞毓方在季羡林先生雕像前,底座“季羡林先生”为卞毓方先生题

卞毓方在自己题的字前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