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同古城修复,见证耿氏速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2 14:5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同古城修复,见证耿氏速度
    再次来大同,看到了一个正在翻新的大同,特别是I修复的城墙,使人看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同的未来。
    东城墙曰“和阳”,现已竣工,城墙高耸、城楼临空,气势恢弘。南城墙进展顺利,北城墙的建设也将于年内动工。
    大同城区现存古代城墙以历史悠久、承接延续时间长著称。现存地表上的城墙保存较好。大同古城的修筑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北魏时期、辽金时期和明清时期。而且整个城墙主体除明代略有缩减和增高包砖外,1600多年以来一以贯之。有的研究者把大同古城墙的修筑分为四期,认为在北魏前还有战国~汉时期。实际上,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平城并没有城郭,大同古城墙的滥觞是北魏初。北魏时期平城的都城修筑主要在太宗和世祖时期,如《魏书》载“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这时的平城都城城垣已具规模,也就是现在留存大同古城墙的最初形态。
    大同古城墙修筑的第二时期为辽金年间。辽以大同为西京,在北魏平城城垣的基础上又修复了大同城墙,并在城墙上增筑了敌楼和棚橹,周长亦同故平城为二十里。设四门,东日迎春门,南日朝阳门,西日定西门,北日拱极门。北魏迁都后破废的城墙又焕然一新。金灭辽后,仍以大同为西京,大同城墙仍如辽代。
    大同古城墙最大一次修筑是明初,次为清前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址砌以石,墙瓮以砖。门四,东日和阳,南日永泰,西日清远,北日武定,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清《大同府志》)。这次修复的动作比较大,首先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截南半城重筑南城墙,另外是增加很多城上建筑。此后,在明景泰年间,巡抚年富又筑北小城,高三丈八尺,周长六里设三门,东日长春,南日大夏,北日元冬。明元顺年间,大同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小城周长五里,池深一丈五尺,东小城开三门,南小城开四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2年),大同巡抚李文进加南小城八尺。明隆庆年间,大同巡抚刘应箕将城墙增高一丈,加厚八尺。石砌包砖。明万历年间,又经过三次修复。明末清初,因姜壤之变,努尔哈赤屠大同城,城墙亦遭毁截五尺。这是大同城墙千年一遇之厄运,同时也带来了清乾隆年间的三次大规模的修复。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大城、南北小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大城、西门、南门、南关城门、吊桥、基址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修东、南、北门及瓮城和门楼、乾楼、洪字楼等。
    目前明代大同城墙是各时期所存墙体中保存最完整的。现存府城、北小城夯土墙体较完整,南小城断续存在,东小城大部分已毁。府城的砖墙于1950年代被拆除,但尚存石条基础。
    进入21世纪,修复大同古城墙已成上下共识。2008年,大同市政府和人大通过《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修复的宗旨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二是修复时注意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1964年《威尼斯宪章》有关条例中称:修复是一件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它的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文物建筑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它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它不能有丝毫臆测。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与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得出是当代的东西。不论什么情况下,修复之前和之后都要对文物建筑进行考古的和历史的研究…各时代加在一座文物建筑上的正当的东西都要尊重,因为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一座建筑物有各时期叠压的东西时,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允许把被压的底层显示出来,条件是,去掉的东西价值甚小,而显示出来的却有很大的历史、考古和审美价值,而且保存情况良好,还值得显示。负责修复工作的个人不能独自评价所涉及的各部分的重要性和决定去掉什么东西……补足缺失的部分,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一致,但在同时,又必须使补足的部分跟原来部分明显地区别,防止补足部分使原有的艺术和历史见证失去真实性。
    大同在修复古城墙时,完全是按照《威尼斯宪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坚持“四保持”原则(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原风貌)和恪守“修旧如旧”的宗旨,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行的。
    2008年开始,试修复南城墙善化寺段内侧165米墙面。2009年5月东城墙开始修复,和阳门以北的城墙(包括六个马面),除和阳北门一小段(原址为房屋)、佛殿庙街口(道路豁口)外,内芯为三合土回填墙体,内外包砖修复;和阳门为原址重建(水泥框架结构、外包大青砖);和阳门以南的大部分城墙修复,除东南角楼开始到第三个马面这一段外,几乎都是水泥框架加外青砖式的重建,这种复建方法也许和缩短工期有关。墙体砌筑方法采用了明清营造中的十字梅花丁砌法。2009年10月,城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较真实复原了城墙的辉煌。
    东城墙修复工程由18个工队,分16个标段进行施工建设,共动用人工20000余人,城砖348万块,木材5645立方米,石条480立方米,瓦件20万件。搬迁居民4286户,40万平米,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恢复后的大同东城墙全长1800米,主体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外侧垛墙高2米,垛墙上砌有垛口和射击孔,共有861处。内侧砌筑女儿墙高1.1米。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一座,望楼12座,角楼2座,控军台2座。
    可以想象,将来东西南北的城墙连起来之后,这座千年古城将焕发出多么迷人的风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鲜花鲜花 鸡蛋鸡蛋
2#
发表于 2012-10-22 21:24:1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什么东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23 15:02: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