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标题: 《自由在高处》用温暖的力量去溶化坚冰 [打印本页]

作者: 木槿橙    时间: 2011-4-28 15:33
标题: 《自由在高处》用温暖的力量去溶化坚冰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转型社会,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经常感到绝望,愤懑憋屈难以排解,一种无力感像幽灵一般时时刻刻环绕身边。两会要开了,他们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许讨论;日本地震了,他们说,不许说日本救援工作多了得力……我经常感到回到了几十年前鲁迅笔下的铁屋子里,如果一直沉睡,可能还不会如此痛苦,难受的正是那些已经醒了、但是却又无力的人。
   如果你跟我一样,经常感到绝望,不妨看看熊培云的书。这并不是说,熊培云的书是精神鸦片,更不是说,他的书是骗人钱财的所谓“心灵鸡汤”,他不会递给你一粒催眠药片,告诉你吃下去继续睡,你就不会痛苦。相反,他只是告诉你:看吧,那个铁屋子不是已经千疮百孔了吗?虽然它现在还很坚固,但是它毕竟在一点点消解,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总会有逃脱牢笼的一天。
   熊培云的书总是让人认清现实之余,却不至于太痛苦,反而让人看到希望。他说,如果我们放开视界,就会欣喜地发现,这个铁板一块的社会,其实已经在进步了。
  
   100年前,中国还有凌迟,50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40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30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20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15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10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5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社会终究是在进步。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累积之功,每个人尽一份力——不是为国家,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尽一份力,我们的社会就会向善发展,“上世纪做不完的事情,可以这个世纪来做,那些一天永远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
   《自由在高处》一路读下来,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了熊培云的思想,对很多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了一篇文章的标题,便开始推测,他会从何处落笔,主要想讲什么内容,当自己的想法跟他不谋而合时,便欣欣然起来。比如,看到在南开大学的演讲《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去深究其意,如今再看到这个题目,先不急着往下读,自己想,这篇文章该从何处着手?自然是时务二字。中国当下之最大的时务,就是我们正在走向开放、自由的社会,这是大势所趋,这就是时务。识得这种时务,方为俊杰。
   读熊培云的书,可以让绝望的人不再绝望,让愤怒的人变得平静。去年钱云会案初发时,我刚好读完《重新发现社会》不久,于是私信熊先生:熊先生,当很多人看够了黑暗丑陋的现实,对未来丧失了希望感到迷茫时,我常告诉他们:看看熊培云的书吧,他理智清醒,而对未来怀着希望。看他的书,能让你暂时平息愤怒,并试图为未来做出努力。可是,今天看到钱运会的事,我连自己都劝说不了了。你说,我们真的还有救么?
   他回复得很简短,但是很有力量:绝望的不是我们,是他们;没救的不是我们,是他们。
   熊培云就是这样,他虽然在追求自由、追求开放社会,虽然这个社会并不如意,有时候还很黑暗,但是他的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温暖的力量。他没有说“爱”,这个字眼已经用得太滥,但是他的文中无不充满了爱,对社会、民族和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爱。他反对暴力革命,相信21世纪是一个流汗的世纪,一个改良的世纪,一个和解的世纪,他坚信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生活总会越来越美好的。
   我想起了我自己。前些日子,不同级别的领导在不同的场合找我谈话,有的是嘱咐我,有的是要求我,有的是关心我,让我以后在微博上注意点,“你已经别人盯上了”。
   我很愤怒,愤怒了很久,并在内心企划着,如果再有人跟我说这事,我该如何反唇相讥抵抗到底。
   现在,看了这本《自由在高处》,我便有了不同的理解。当然,我决不会去放弃我的自由,因为“你默许自己一份自由,社会就往前迈进一步”,我可不想拖了社会的后腿。我只是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跟关心我的各级领导讨论天下大势、讨论个人的自由与责任。
   行文至此,我竟期待着这样的讨论了。就像熊培云在讨论了《窃听风暴》之后说道:“让被窃听的书斋变成课堂,让窃听者变成入室弟子,让监控记录变成课堂笔记。”
   熊培云就是这样,能在绝望处看到希望,所以,我们是不是也不必担心“网上议政”了呢?也许,几篇帖子就能拯救一个中国的斯塔西呢。
   还有熊培云的文集《思想国》没有看,是跟《自由在高处》一起买来的。我不准备立即翻阅,因为刚看完了《自由在高处》,我已经没有那么绝望了。那本《思想国》,等我再次感到绝望的时候再看吧。
   我相信,在这个光怪陆离的转型时代,我很快又会绝望的。




欢迎光临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http://47.95.1.47/)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