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标题: 郭晶晶秘密结婚?爆8招完全征服霍启刚 [打印本页]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5
标题: 郭晶晶秘密结婚?爆8招完全征服霍启刚

霍启刚与郭晶晶


“晶刚恋”就好像一场TVB经典剧情般抢占着各大媒体的头条。3月9日,香港媒体再次爆料郭晶晶霍启刚结婚,文章称,虎年春节前,郭晶晶就与霍启刚秘密结婚,随后观看了温哥华冬奥会,并在英国伦敦度蜜月,就此,经历了五年恋爱长跑的郭晶晶和霍启刚的恋爱终成正果。大家都知道郭晶晶有足够的理由征服娱乐圈和霍家大少,以下我们就为您盘点郭晶晶征服霍启刚的八种武器。

NO.1她的皮肤


作为中国女子跳水队里最耀眼的“女皇”,由于天天和水打交道,让她不仅有一副好的身段,皮肤也格外的好,犹如出水芙蓉,惹人羡慕。见过郭晶晶本人的都说,人比在电视上漂亮多了,尤其是那白皙无痕的肌肤,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的确,想在娱乐圈中混,姿色才是女人最大的资本。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6

NO.2她的身材


在充满童话的娱乐世界,郭晶晶可以算是美人鱼的真正化身。一头浓密的乌黑秀亮黑发,修长的身材匀称得正到好处,几乎没有一点赘肉的曲线迷倒了无数男性观众。既是美人,又是夺金大户,她可算得上是美貌和智慧的化身,上帝赐予人间的性感尤物。从当初田亮对她的痴迷到现在的霍家公子的四处追随,可见郭大美人的杀伤力之强了。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6

NO.3她的眼睛


郭晶晶有一双让人痴迷而又传神的眼睛。一汪潭水清澈荡漾,欲语还休含珠泪,水灵的眼睛让人呵护,让人迷离。这双眼睛将田亮和霍启刚慢慢融化的同时,也把爱语和呵护传递出去。也不知道是使用了什么眼部产品,郭晶晶将一切的妩媚、妖娆都集中在这双明眸秋瞳中了。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7

NO.4她的美腿


一双修长而笔直的美腿是女人性感的极品符号。郭晶晶的一双修长而笔直的美腿将美丽与性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再配上她精湛而又优美的姿势,不管是赛场还是片场,她更像一道夺目的风景来渲染我们的眼球。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8

NO.5她的女人味儿


在97年全运会预赛期间,郭晶晶已经长得落落大方,那个小男孩发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过耳长发,脸也变得圆圆的了,举手投足间,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变成了羞答答的小姑娘。田亮在自传里这样描述,郭晶晶在说这话时不经意地甩了甩头发,竟然女人味十足,“我一下子惊呆了!”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09

NO.6她的气质


气质才是女人征服世界的利器。一个女人只要插上了气质的翅膀,就立刻动人起来。乌黑的头发,修长的身材、柔美有力的英姿、优雅舒展的技巧,迷人的气质,让她内在的涵养和底蕴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流露。郭晶晶身上无论何时都透露着一种冷艳的气质。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10

NO.7她的健康


她拥有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屈身,她的弹跳力和柔韧性都让人折服。既有运动员的健美又有模特挺拔的她,堪称是上帝的杰作。跳水画面中一次又一次地像我们展示了她作为运动员的美妙身材。在充斥着病态、骨感为美的娱乐圈,需要这样的新鲜力量来折服我们挑剔的眼睛。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2:10

NO.8她的贵气


她本身并非专业模特儿,但经过摄影师指导后,举手投足之间即充满自信,拍摄效果令人满意,即使真空穿上露背晚装,仍能自然地摆出各款形态,并以多个不同的潮流装扮出现。平日十足邻家少女的她,抹上浓妆后,却显得高贵雍容,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4 23:00
给姐妹们一些启发
作者: xiyangyang    时间: 2010-3-16 13:22
我们都去游泳吧
作者: STILLALIVE    时间: 2010-3-16 21:42
到底结了没。。。。
作者: Lydiali    时间: 2010-3-18 18:10
真不简单啊
作者: 麦麦麦兜    时间: 2010-3-18 22:00
很幸福诶
作者: jx东篱菊    时间: 2010-4-19 12:59
祝福他们哦,,,,
作者: vien    时间: 2010-4-22 23:29
游泳对皮肤有好处啊?西.....刚知道啊.......
作者: yoyoxbsun    时间: 2010-4-24 21:39
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好吧?到底是结了没有啊?




欢迎光临 嘉人美妆精英学院 (http://47.95.1.47/) Powered by Discuz! X3.2